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周荣、王希)在雪山辉映的川西坝子,一场聚焦数字时代乡村新图景的调研正式启幕。受共青团蒲江县委邀请,8月18日,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奔赴成都蒲江,紧扣“雪山下公园城市里的田园生态商务区:数字游民聚集区规划建设建议共创实践”主题,深入田间地头与创新空间,解码生态价值转化新范式。
步履不停:丈量数字乡村新场景
晨曦微露,团队首抵西来镇铁牛村。青瓦白墙间,新村民打造的创意工坊,发挥着住宿、茶社,活动场地等多种功能;新村民引领发展的生态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八十多位新村民,涉及农业产业、创意设计、金融投资规划建造等十多个领域,正用代码与设计重塑乡村肌理,“这里证明了青年与乡村能碰撞出璀璨火花,”博士团成员在走访中感叹。
▲图为团队在铁牛村耙耙柑生态果园中参观
实践团旋即转赴明月村。明月村通过外引新村民,内培老村民,以人才为核心,以项目为关键,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引进陶艺、植物染、篆刻、书法等文创项目52个,培育村民项目25个。村里的岚染工坊染料师精心调制着色彩,花筑奢·朗月民宿里直播的新农人侃侃而谈——传统技艺与数字经济在此完美交融。
▲图为明月村扎染制品
行至箭塔村非遗双创聚落,作为青年创客聚集地,此处为人才提供高铁优惠、创业补贴、导师领航等多项帮扶政策。竹编传承人手指翻飞编织时光,而工作台上敞开的笔记本电脑正连接全球订单,古老技艺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
▲图为箭塔村乡村企业孵化器
未来图景:触摸田园商务新脉动
午后聚焦蒲江生态价值创新转化核心引擎。在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展厅,森林掩映中的低密办公集群跃然眼前,诠释着“在公园里工作,于自然中创造”的理想范式。AB栋示范区内,通透玻璃幕墙外是绵延稻浪,独立办公舱内游民们沉浸云端协作——物理田园与数字疆域在此重叠。步入松林科创空间,智慧农业大屏实时跳动土壤数据,创业团队在茶香中激辩方案,验证着“生态场景即优质生产要素”的蒲江实践。
▲图为在田园生态商务区展厅内参观
知行合一:共绘数字游民新生态
行程最后,博士团与蒲江县团委书记付云飞围绕共创实践计划展开了座谈。双方就蒲江发展现状、调研目标、行程安排等问题做了详细讨论,此次沟通不仅加深了实践团对当地情况的了解,也为团队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博士团与地方团委展开讨论
“当非遗工坊遇见云端订单,当科创空间扎根丑柑果园,蒲江正在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感知参观结束后博士团成员在松林下总结。据悉,本次调研将持续至8月28日,将形成具有蒲江特色的数字游民聚集区建设规划建议,为田园生态商务区提供规划参考:从铁牛村的青年社群培育,到明月村的文创IP孵化;从箭塔村非遗数字化传承,到田园生态商务区松林空间的低碳智慧运营。团队将以跨学科、跨地域的视角,破解生态空间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密码。
▲图为团队合照
雪山下的屏幕与稻田正同频共振。从江南田野到蒲江绿谷,同济学子的足迹始终印刻在乡村振兴最前沿。当博士团穿行于麦浪与光纤交织的土地,他们测量的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数字时代“诗与远方”的可行路径——在这里,生态底蕴滋养创新基因,传统村落拥抱全球游民,一幅“望得见雪山、看得见田园、链得上世界”的数智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荣 王希 李昱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昱甫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