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与广东“百千万工程”号召,华南师范大学“绿野仙踪”实践团于7月14日至20日,联合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龙头村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绿播狮山——龙头村儿童环保教育计划”助力乡村儿童环保教育;同时聚焦龙头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展相关调研,为绿色理念扎根基层、乡村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播撒绿色火种:生态理念扎根童心

华南师范大学“绿野仙踪”实践团走进佛山市南海区龙头社区幸福院,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当地儿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教育活动。课程采用理论引导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绿色生活习惯,助力环保理念在乡村更生动地传递。

理论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们通过生动的情景模拟和互动问答,向孩子们传递环保理念。“如果学校就在家附近200米,我们该怎么去上学?”成员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思考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的环保意义。在垃圾分类的有关课堂上,孩子们通过卡片投递游戏,学会了区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类别。此外,实践团还借助“时光放映机”讲述华南虎、朱鹮等濒危动物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共情中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带来绿色环保课程)

实践课堂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激励孩子们在生活中继续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彩色扭扭棒在指尖翻飞,变成一朵朵小彩花、一个个小南瓜,拉近了孩子们与大自然的距离。在“变废为宝”手工制作中,旧报纸、塑料瓶、纸箱等常见废弃物被重新赋予生命。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海洋保护主题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也通过展示海洋污染的危害,教导孩子们如何从日常生活做起,成为“海洋安全小卫士”。

(实践团成员们耐心指导小朋友)

“我们希望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环保理念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实践团成员表示。本次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将环保知识融入游戏与手工,让乡村儿童在快乐中收获绿色成长。社区负责人对此评价:“这样的课堂既有意义又有趣味,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开了个好头。”

一颗颗绿色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绿野仙踪”实践团也将在乡村环保教育道路上继续向前,以创新形式推动绿色理念传播,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探寻振兴密码:集体经济赋能乡村发展

课堂之外,“绿野仙踪”实践团调研组深入田间地头,聚焦佛山市南海区龙头村集体经济模式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当地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成员对龙头村进行了分区入户调研,围绕“集体经济发展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与村民展开深入交流;走进龙头市集,向市场管理人员了解情况。同时,实践团来到龙头村村委会,与村党委副书记、村党委委员进行交谈。成员们了解到,龙头村采用“土地承包+物业出租”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市场功能区划科学规范,建立“公平秤”等诚信机制,有效保障村民权益。调研数据显示,该模式已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且主要用于道路修缮、体育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改善工作。但龙头村集体经济发展仍面临挑战,村庄内部存在经济过度依赖土地出租、抗风险能力较弱、本地就业岗位不足与青壮年外流现象严重(外流率达65%)等问题;而在市场运营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短板。对此,村委会与当地政府积极寻找破局之方——“特色产业变迁”“分润模式的采用”“村民分红、福利的保障”……一系列方案的逐步推进也将为龙头村“乡村振兴”的火炬添上新的火种。

(实践团成员与龙头村村委交流)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绿野仙踪”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和深入的数据分析,为龙头村集体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团队成员白天走村入户收集一手资料,晚上整理分析调研数据,以青年视角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关注龙头村发展,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此次调研不仅让突击队成员们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更在实践中锤炼了调查研究能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绿野仙踪”实践团成员合影)

绿色课堂迸发的创意火花与生态理念,以及集体经济实践的深度探索与未来擘画,共同构成了“绿野仙踪”实践团在狮山镇写下的青春答卷。

绿野仙踪,步履铿锵,脚踏实地丈量振兴路!

绿美广东,青春有为,砥砺前行奋进新时代!

(华南师范大学,“绿野仙踪”实践团,陈伊曼、刘斯祺、郑沅沅、方奕润、熊嘉彤、孙海露)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6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