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渤海大学法学院“法耕乡野团”联合凌河区人民检察院,分别前往锦州市紫荆街道百股社区、盘锦市兴隆台区鹤乡小区,开展以“从校园到田埂,让法治扎根中国大地”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法治建设的实际需求,通过检校协同模式为基层群众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8月7日清晨,实践团队与检察官们在凌河区人民检察院集结。在检察官的指引下,参观了检察服务中心、案件管理大厅等功能区域,系统了解案件受理、法律咨询、信访接待等法律服务流程,近距离观察检察机关在处理基层纠纷中的实际操作。通过观看案件办理全流程演示,队员们对法律实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司法工作中专业严谨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座谈会上,团队成员结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检察官深入交流。针对基层法律服务中存在的老年群体触达难、土地纠纷证据收集不规范等现象,双方探讨了优化服务的具体路径。

出发前,检察官团队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向学生们系统介绍了基层常见法律纠纷的类型与特点,重点强调了与群众沟通的技巧和法律知识的通俗化表达方法。团队负责人提前将岗前培训中整理的要点分发给成员,内容涵盖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差异、普法资料的针对性使用等,为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图为队员们在凌河区人民检察院参观检察服务中心,了解案件受理流程

抵达百股社区后,团队在社区广场设立临时法治服务点,悬挂“从校园到田野,让法治扎根中国大地”横幅,队员们与检察官分工协作,一边向过往居民发放反诈防骗、土地权益保护、婚姻家庭纠纷解决等主题的普法资料,一边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针对老年群体,着重讲解养老领域常见诈骗形式及防范措施,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拆解骗局特征;面向农户群体,则详细解读土地承包、流转等相关政策,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土地权益。活动过程中,团队注重收集居民的具体法律需求,为后续精准服务积累基础信息。

图为“法耕乡野团”成员在百股社区咨询点向居民宣传反诈法律知识,讲解经典案例

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的集中普法环节,团队采用“政策解读+互动问答”的形式,围绕居民关注的热点法律问题进行讲解。通过设计简单易懂的提问环节,鼓励居民主动参与,现场解答各类疑问,有效提升了普法宣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此次社区普法覆盖不同年龄、职业群体,形成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氛围。

图为“法耕乡野团”成员在百股社区向居民发放普法资料,讲解相关法律知识

8月10日,团队转至盘锦市兴隆台区鹤乡小区开展延伸调研。团队提前调整了调研重点和问卷内容,增加了城市周边土地流转模式、产权登记流程等针对性问题。队员们采用分散走访与集中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小区广场、居民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问卷调查,与不同年龄段、职业背景的居民进行交流,详细记录其对土地政策的认知程度、实际需求及改进建议。调研过程中,特别关注不同群体的差异化诉求,为形成全面的基层法治需求报告收集了丰富素材。

图为团队成员在鹤乡小区开展问卷调查,记录居民对土地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看到年轻人用专业知识帮居民解决问题,能感受到法治在基层传递的温度。”参与指导的凌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顾坤龙表示,检校协同让法律更贴近群众,也助力法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团队成员张乐家则感慨,基层实践让大家对法律的社会价值有了深刻理解,“法律不是冰冷条文,而是能守护百姓生活的力量,未来想继续做乡土法治的‘播种人’”。

图为“法耕乡野团”与检察官、社区工作人员在百股社区合影留念

此次实践以“检校共建”为依托,既为基层群众送去法治服务,也让法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认知,生动诠释了法学教育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团队用脚步丈量基层法治需求,以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为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注入活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婉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婉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3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