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抵延边,筑牢实践根基

7 月 20 日,团队抵达延吉市,迅速召开碰头会明确任务,完成住宿安顿和社区对接,还特意记录了周边派出所、医院等应急联系方式,为实践安全保驾护航。傍晚,团队结合前期收集的资料,分工规划次日博物馆参观重点,一场以探寻民族团结密码为目标的实践之旅,就此正式启动。

博物馆里,追溯团结脉络

走进延边博物馆,“延边历史展厅”“朝鲜族民俗展厅”“多民族团结展厅” 依次展开一幅民族交融画卷。在历史展厅,明清以来多民族共同开发边疆的轨迹清晰可见,尤其是近代抗联斗争中,朝鲜族与汉族群众并肩作战的史料,队员们深刻体会到 “民族团结是边疆稳定的根基”。民俗展厅里,朝鲜族与汉族、满族相近的服饰、工具,引发了团队对 “文化互鉴” 的热烈讨论。

图为抵达延边博物馆

民俗园内,解码鲜活实践

在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队员开展了更深入的互动。上午,采访朝文教师,围绕文化融合、文字传承等问题交流,还在老师指导下体验朝文书写,感受文字背后的文化魅力。下午,随机走访民众和商户,乐器店老板介绍的伽倻琴与汉族古筝的异同,投壶店老板分享的朝鲜族投壶与汉族投壶的共通之处,都让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文化的同根同源。晚间总结会上,团队分享收获,一幅 “各民族紧紧相拥” 的生动图景在心中愈发清晰。

图为在朝文教师的指导下书写朝文

图为体验奚琴

深刻的认知感悟

通过实践,队员们明确了 “民族团结是边疆稳定的根基”,认识到历史上的共同奋斗是当代团结的坚实基础。同时发现,朝鲜族与汉族在民俗习惯上有诸多共性,多民族在生产生活中也存在广泛的主动融合,这些都让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的理念变得具体而生动。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伊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伊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