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青春奉献精神,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号召,这个夏天,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爱·启航 荔香致远”突击队以“知行合一”的实践,将课堂搬到乡土大地。队员们带着无人机、医疗箱与装满知识的行囊,以“科技助农”为翼,以“文化探源”为根,用脚步丈量荔乡沃土,用双眼记录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用真心聆听乡村振兴的心跳——这不仅是一场“三下乡”社会实践,更是青年学子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诠释。
爱*启航荔香致远突击队三下乡出征
6月27日,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动员会拉开序幕,“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催征,7月5日,管理学院爱*启航荔香致远突击队在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欧荣林老师的带领下启程——这不是简单的出发,是青春响应时代号召的奔赴,是学子将足迹写在乡土大地上的序章。
探荔枝博览馆,品千年荔文化
中国荔枝博览馆的仿唐飞檐下,队员们触摸到穿越千年的荔香。特别是“荔业”展区的冷链技术展示,让物流专业的学子驻足沉思,田头预冷处理与保鲜难题的博弈,是课本知识照进现实的鲜活课堂。登凌空玻璃栈道,脚下18片荔枝林如绿浪翻滚,现代种植设施点缀其间,恰似传统农耕与科技文明的隔空对话。队员们访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站在这里回望在博览馆内触摸的千年荔史、在栈道上见证的科技农韵,队员们对“乡村振兴”四个字的理解,终于从书页间的文字,沉淀成了脚下有根、眼里有光的生动注脚。
访千年贡园,悟古今农耕智
贡园的古荔树在骄阳下舒展虬枝。1300岁的“廿四担”古树树皮斑驳,却挂着沉甸甸的白糖罂,与旁边“千手观音”的繁枝共绘生机图。果农说,打花时焚叶驱虫、以灰还树,这“焚”“施”之间藏着天人共生的智慧。贡园的古树荔枝极为珍贵,每年都会对其中一颗荔枝树进行拍卖,其余果树的果实价格也颇为可观。当看到果农用竹篮小心盛放鲜果时,贡园的价值从不在产量多寡,而在千年农耕文明的活态传承,是需要用现代思维呵护的文化基因。
登红荔阁,看产业振翅飞
红荔阁的朱漆栏杆映着万亩荔海,中华红荔枝树枝繁叶茂,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与时代的变迁。走访元坝村合作社时,村民正包装着刚烘干的荔枝干,商户笑着说:“以前靠天卖果,现在电商直播能销到东北!”个体工商户的晾晒棚里,荔枝在竹架上慢慢脱水,果香混着阳光的味道漫出;合作社的电商后台,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从红荔阁俯瞰,传统种植与现代物流的脉络交织,原来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这“抱团发展”的智慧里。
访美荔公司,见强村新实践
美荔公司的展厅里,“荔小叶”与“糖小罂”文创IP笑意盈盈。负责人何赞演示着荔枝定制系统:扫码认养果树,成熟时冷链直邮,农科院的保鲜技术让跨季尝鲜成现实。货架上,竹盐枇杷与桂圆干来自本地企业,借助公司平台走向全国,这“乡村版美团”模式让大家眼前一亮。VR扫描特色印章时,柏桥古村的虚拟场景在屏幕展开,科技让文化传播有了新载体。谈及结对帮扶,负责人向队员们介绍:“美的集团帮建的分拣线,佛山黄龙村的经验,都让我们明白,强村不是单打独斗,是众人拾柴的温暖。”
进产业基地,见科技赋新能
当我们的脚步踏入根子镇荔枝产业实践基地时,一幅现代农业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智能化分拣线如同不知疲倦的“荔枝卫士”,目光如炬地精准筛选着每一颗荔枝,把大小、品相不同的果实分类规整,它们即将踏上冷链物流车,奔赴全国食客的味蕾。乡村振兴展览馆内,实时跳动的电商数据屏是柏桥荔枝的“数字轨迹”,清晰地向我们展示着,借助美的集团等合作力量,柏桥荔枝如何完成从茂名枝头到千家万户果盘的奇妙旅程,科技正一步步为千年荔乡注入全新活力,让古老的荔枝产业搭上时代快车。
访百荔园,观古今共生长
百荔园的探访之行,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高龄”的荔枝树,如同一位沉默却坚韧的时光老者,诉说着柏桥荔枝漫长岁月里的传承。深入调研后我们发现,柏桥荔枝的产业链早已突破鲜果的局限,延伸向更广阔的天地。荔枝干、荔枝雪糕等深加工产品在展柜里琳琅满目,华润万家、中国邮政等合作伙伴搭建起的销售网络,如同细密的蛛网,覆盖四方,让果农不再为销路犯愁,“一颗荔枝富一方百姓”,不再只是美好的愿景,早已成为这片土地实实在在的发展现实。
探柏桥服务区,赏文旅融新景
服务区在人们固定思维里不过是高速路上匆匆歇脚的场所,而此次实地参观了高州市柏桥服务区,打破了我们对高速服务区的刻板印象。它以“荔乡水韵,一枝独秀”为主题,化身为一件巨型的艺术作品,将这份荔乡风情串联。
农产品展销区里,特色荔枝文创摆满货架,吸引着往来游客的目光;非遗手作区,游客们可以亲手创作木刻画与陶瓷,让荔乡文化以这样鲜活的方式,印刻在大家心里。柏桥服务区不再只是旅途的中转站,更成为文旅融合的新纽带,巧妙引导着游客深入百荔园采摘、展览馆探秘,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文旅消费闭环,让路过的人忍不住驻足,走进柏桥的故事里。
访柏桥乡亲,感荔乡蕴温情
我们把镜头对准在柏桥村中挥洒着辛勤汗水的人们,想记录下荔乡背后的温度。强村公司的村干部聊起荔枝产业时,眼神里闪烁着光亮;柏桥·艺所民宿的老板,笑着展示客房里的荔枝元素装饰;最让我们动容的是一位当过兵的民宿老板老张的故事,他退役后并没闲着,拆旧建新,免费让游客采摘荔枝,带着乡亲们发展当地旅游业。在柏桥,正是这样一群默默耕耘、不计个人得失的普通人,用双手托起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他们的故事,是荔乡最温暖的注脚。
听柏桥百态,聚荔乡活力
柏桥服务区人来人往,恰似藏满乡土故事的微型驿站。工作人员的服务从盯“投诉率”转向重“人情味”,一杯饮品传递着“被在意”的暖意;外地旅人本是匆匆路过,却被园林雅致、“美荔”风味与非遗韵味打动,成了不舍离去的文化体验地。调查问卷中,4分、5分好评赞许着整洁环境与雅致园林,非遗互动区“像逛乡土文化馆”的感叹印证文化传播成效,“增加科技感互动”的呼声则是传统拥抱未来的课题。喧嚣与宁静交织间,每段真实讲述都在为荔香之地的明天谱写新篇。
爱*启航志愿服务队荔乡致远突击队工作篇
为了让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足迹更加清晰,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团队自己身上,记录下这些天里的汗水与付出。推文组挑灯夜战,打磨柏桥文字,传播荔枝故事;摄影组背着设备穿梭果园、服务区,捕捉精彩瞬间;调研组顶着烈日蹲守果园、走访农户,探寻产业发展关键点;后勤组默默搬运物资、安排行程,保障团队顺利运转。这些平凡付出汇聚成助力柏桥的青春力量,而柏桥也以故事和温度滋养着我们,这是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
新起点,再扬帆
“三下乡”的旅程已近终点
立于不舍告别的转角
队员们将怀揣初心
奔赴下一段与乡村的青春之约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莹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莹丰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