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齐麟子 赵洁曼 何明轩)2025年7月下旬,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航开路社区活动室内暖意融融,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星火融爱·‘语’润星空”团队联合西安市雅正志愿者服务中心,在此开展了为期六天(7月17日-7月24日)的“融光手工坊”艺术疗愈活动。高校学子将专业知识与关爱融入社区基层,为多名自闭症儿童带来了特别的暑期陪伴,这也是大学生深入社区服务特殊群体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生动实践。
活动组织者表示:“‘三下乡’不局限于田间地头,走进社区、服务特殊人群同样是重要的社会实践课堂。”本次实践聚焦自闭症儿童群体,探索艺术疗愈在提升他们专注力、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方面的作用,助力他们更好地沟通与表达,同时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奉献爱心、情系社会。
▲图为团队志愿者周子涵与孤独症儿童共同创作绘画作品
本次活动设计了六天不同主题的艺术创作课程。首日“超轻粘土创意彩绘瓶”活动中,孩子们用五彩粘土装饰玻璃瓶,在触感中舒缓情绪,自由创作激发想象;“趣味绘画世界”里,画笔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的桥梁;“趣味扭扭棒”活动锻炼手眼协调,孩子们制作出花朵、眼镜等作品;“不织布创意小作品”“纸盘粘土画”进一步挑战精细动作与空间感知;最后一课“生命周期折叠书”,引导孩子们记录生命成长,理解自然规律,学习表达。
▲图为团队志愿者王心奕引导孤独症儿童进行艺术协作
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一对一结对,全程耐心陪伴引导。教育相关专业的志愿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书本理论与一线需求的结合点。志愿者李伊涵感慨:“在教室里学的是理论,真正陪伴这些孩子创作,才理解艺术疗愈如何具体发挥作用,如何应对不同的沟通挑战。”活动中,志愿者们细心观察孩子们的行为模式与情绪表达,学习建立规则、捕捉他们的进步与分享欲。志愿者周子涵分享:“收起泛滥的同情,用尊重和理解去沟通,是我们上的第一课。”
▲图为团队志愿者何明轩、姜宇朦耐心教授孤独症儿童制作手工作品
短短六天的相处,爱与陪伴的力量悄然生长。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完成作品后的笑容、执着的尝试以及“一闪而过的分享欲”,都深深触动着志愿者。志愿者焦馨月说:“原来我们不仅是在照亮他们,他们纯粹的灵魂也在给我们的青春镀上暖光。这就是‘星火融爱’的意义,彼此眼里都有了光。”志愿者蒲佳园表示,眼中的孩子已不是“特殊”标签,而是鲜活、有梦的个体,愿成为传递温暖的纽带。
▲图为星火融爱·“语”润星空工坊社会实践团队与孤独症儿童大合影
活动虽已结束,影响却很深远。对自闭症儿童而言,他们在安全环境中体验创作乐趣与成功喜悦,通过艺术锻炼了专注力与精细动作能力,增强了社交意愿,部分孩子还展现出分享欲和情感连接;对志愿者来说,实现了书本知识到真实场景的跨越,理解了特殊需求与艺术疗愈的力量,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会了尊重、耐心与共情,社会责任感与专业认同感增强,价值观和对特殊群体的认知也得到重塑;对西安市雅正志愿者服务中心而言,验证了“高校专业团队+在地志愿组织+社区平台”服务模式的可行性,积累了艺术疗愈课程实践经验和案例,为未来设计推广更契合心智障碍儿童需求的常态化项目提供了参考,也提升了中心整合资源与深化服务的能力。
撰文 | 赵洁曼 何明轩 齐麟子
图片 | “星火融爱·‘语’润星空”工坊社会实践团队
审核 | 齐麟子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齐麟子 何明轩 赵洁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齐麟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