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李喆)从家校共育的温暖实践到七彩课堂的多元赋能,从红色教育的精神传承到理化实验的科学启蒙,“薪火相传”实践团为期八天的公益服务之旅于7月21日落下帷幕。
绘就多元课堂,落笔成长印记
7月20日上午,实践团的课程进入收尾阶段。第一、第二课堂同步开展音乐课、化学实验课、书法课、体育课、戏曲课等特色课程,为结班活动画上扎实的伏笔。
音乐课与体育课创新融合,以手势舞《国家》为载体,通过动作矫正与歌唱训练,既提升了孩子们的肢体协调性,更将家国情怀的培育融入艺术实践。改编歌曲《家校之间刚好遇见你》经过持续排练,已成为孩子们朗朗上口的“金曲”,生动诠释了家校共育的理念。
书法课堂上,队员钟漫琪以“上善若水”为教学主题,系统讲解书法落款技法。从执笔姿势的规范指导到运笔过程的耐心示范,孩子们在笔墨流转中感受汉字魅力。这堂以“落款”为重点的课程,不仅传授了书法技艺,更暗合了活动临近收官的特殊意义——为这段成长之旅留下郑重的“注脚”。
化学课上,队员马亚桃用可乐、小苏打等日常材料设计的“超级泡泡火山”实验,将科学原理转化为趣味体验。从动手操作到原理探究,从现象观察到举一反三,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点燃对科学的好奇。而二班戏曲课堂里,此起彼伏的欢呼与讨论声中,孩子们正专注绘制各具特色的脸谱,用色彩与线条表达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与热爱。
践行劳动育人,彩排展演序曲
7月20日下午,实践团以“劳动+展演”的双重安排,为结班仪式做最后筹备。区域劳动育人活动中,孩子们手持扫把、抹布、簸箕等工具参与教室清洁,在分工协作中提升动手能力,强化责任意识。
劳动结束后,展演彩排紧锣密鼓展开。诗歌朗诵、手势舞、小品、相声等节目依次登场,孩子们在反复打磨中熟悉流程,队员们则细致调整细节,确保呈现最佳效果。与此同时,其它队员将孩子们的课程成果集中陈列于展示教室,书法作品、脸谱彩绘、实验记录等物件整齐排列,成为八天成长最直观的见证。
绽放学习成果,共谱薪火新篇
7月21日上午,天空如开班时般是一个阴天,“薪火相传”项目迎来了2025年的落幕。仪式由队员王瀚博与学员车美茜共同主持,孩子们用精心准备的展演,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展演以合唱与手势舞《国家》开篇,“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的歌声铿锵有力,拉开成果展示的序幕。随后,诗歌朗诵《这盛世如你所愿》以抑扬顿挫的节奏传递深切的爱国情怀,引发全场共鸣。改编歌曲《家校之间刚好遇见你》由孩子们倾情演唱,旋律中蕴含的教育温度,成为家校共育理念的生动注脚。
文艺表演中不乏轻松时刻:李志航、白航带来的相声《戏剧专家》以幽默对白诠释戏剧魅力,曹智、曹泽等学员演绎的小品《家访》则紧扣实践主题,用生活化的情节传递家校协作的重要性,现场笑声不断。
展演尾声的奖励环节点燃又一波热潮。笔、马克笔、泡泡水等奖品前,孩子们主动登台展示才艺,唱歌、独舞、讲笑话、背古诗等即兴表演轮番上演,教室充盈着欢歌与笑语。最终,实践团与孩子们合唱《小美满》,在温馨旋律中为展演画上句点。
暂别是为再相逢,薪火蓄力向未来
八天的时光虽短,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科学的好奇与责任的意识。“薪火”的意义,从来不止于一场短期活动。正如实践团负责人所言:“我们期待这些种子能在孩子们心中持续生长,更相信这份‘相传’的力量会激励更多人参与教育公益。”暂别的时刻虽有不舍,但“薪火”已在彼此心中点亮,未来将以更绵长的方式,在教育之路上继续传递。
撰文 | 李喆
图片 | 凯迪日耶 李滟婷
视频 | 李滟婷
一审 | 邢清
二审 | 马宁宁
三审 | 赵向东 马学强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