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的陪伴转瞬即逝,当最后一次课堂互动的笑声落下帷幕,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七彩假期” 志愿服务活动正式画上圆满句号。这场由学院志愿者精心策划的假期盛宴,以安全教育为盾、科技启蒙为翼、趣味互动为桥,为孩子们编织了一段兼具知识与欢乐的成长记忆,更让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在实践中熠熠生辉。
安全筑底,为成长系好 “防护绳”
“遇到陌生人给零食怎么办?”“火灾逃生时要捂紧口鼻吗?” 在安全教育课堂上,志愿者们用 “案例 + 体验” 的创新模式,让安全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条文。防溺水教育中,真实事故视频的冲击与 “六不准” 情景模拟的代入感,让孩子们攥紧拳头说 “再也不去野外游泳”;志愿者们带来的交通事故案例分析,搭配紧张刺激的交通标志竞猜,让 “一盔一带”“红灯停绿灯行” 深植心间;上网安全小组讨论里,孩子们分享着 “被弹窗广告吓到” 的经历,在志愿者引导下学会了 “不点开陌生链接”“不乱填家庭信息”;而心肺复苏实操课上,当小小的手掌按在模拟人胸口,认真跟着节奏按压时,生命教育的种子已悄然萌芽。孩子们不仅收获了满满的安全技能包,更筑起了自我保护的意识防线。
科技启蒙,为梦想打开 “新窗口”
“老师你看!我的机器人会跳舞啦!” 编程教室里传来的欢呼,是孩子们探索科技世界的雀跃。志愿者们化身 “科技向导”,从图形编程的拖拽拼接开始,带孩子们用代码画出会动的小猫、闪烁的星星;基础编程课上,“变量”“循环” 等抽象概念,在 “让小火车重复绕圈” 的任务中变得生动易懂;而机器人编程环节,更是让课堂成了欢乐的实验室 —— 分组操控机器人前进、转弯,甚至合作修改程序设计 “舞蹈动作”,孩子们在一次次调试中感受逻辑的魅力,在团队协作中体会创新的乐趣。
有个内向的小男孩,从最初不敢碰键盘,到最后主动展示自己设计的 “机器人巡逻” 程序,他说:“原来编程这么有趣,我以后想当工程师!” 这正是志愿活动的意义所在:用专业点燃兴趣,为成长播撒可能性。
欢乐互动,为心灵搭建 “连心桥”
课间十分钟的 “请与我击掌” 活动里,孩子们红着脸说出 “你跑步很快”“你画画好看”,陌生感在掌声中消融;“抓大鹅数字炸弹” 的紧张倒计时中,平时沉默的孩子也会因为猜对数字而蹦起来;课外卫生实践时,大家分工打扫公共区间卫生,擦捡垃圾的、摆桌椅的,看着焕然一新的教室,有人小声说 “原来劳动这么有成就感”。
这些看似简单的互动,实则是志愿者们精心设计的 “成长催化剂”—— 在赞美中学会欣赏他人,在游戏中锻炼反应能力,在劳动中培养责任意识。正如一位志愿者日记里写的:“看到孩子们从拘谨到敞开心扉,从独自玩耍到主动合作,这是比任何成果都珍贵的收获。”
初心不改,让志愿之光照亮前路
活动落幕时,孩子们把亲手画的画、写的感谢信塞到志愿者手里,稚嫩的字迹里满是不舍:“哥哥姐姐,明年还来吗?” 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正是对所有付出的最好回馈。
回望这十天,有成果也有反思:编程课因设备有限让部分孩子等待过久,个别环节时间分配还需更精准,这些都将成为下次改进的方向。但更值得铭记的,是孩子们眼中的光、脸上的笑,是志愿者们用专业与爱心诠释的 “工程人” 担当。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始终牢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使命,持续优化 “七彩假期” 志愿服务品牌,让更多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锤炼本领,用知识与热情陪伴青少年成长。因为我们坚信,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能汇聚成照亮未来的星光;每一次真诚的付出,都在为成长之路增添温暖与力量。
(撰写:陈莲芯)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程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