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苏州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自然·文化探趣社会实践团”开展融合自然科学与传统文化体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深入江苏省常熟市和莫社区、金陵社区等地,面向青少年开展生物知识科普与干花团扇制作活动,旨在唤醒青少年的自然感知能力,实现科学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
▲图为实践团与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合影
依托学校动物标本馆,实践团带领孩子们进行动物标本馆导览。实践团成员用通俗易懂、充满童趣的语言,重点介绍代表性动物的名称、显著特征、生活习性等,鼓励孩子们近距离观察标本的细节。此项活动不仅传递了丰富的动物知识,还点燃了孩子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从此种下了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讲解鸟类标本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标本展柜前为孩子们解答问题
实践团成员借助PPT讲解常熟植物,其中就包括红豆杉的特写、香樟的四季图,还衬着虞山岩层边框和尚湖波纹线条。介绍完植物习性,他们将其与本土文化相连,银杏关联着古寺题咏,芦苇牵出了沙家浜故事与水乡歌谣,让孩子们既认识了植物,又感受了文化底蕴。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进行植物趣味科普
实践团为将地域植物知识与非遗技艺深度融合,精心准备了干花团扇非遗手作活动。成员们向孩子们分发了精美的团扇框架和各种干燥植物材料,包括常熟本地特色的梅花、茉莉等花卉,并详细讲解每种干花的来源、生态特性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梅花代表坚韧、茉莉象征纯洁。
▲图为实践团成员协助孩子们制作团扇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女孩制作团扇时提供帮助
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的示范下,兴致勃勃地挑选心仪的干花,动手设计图案布局,小心翼翼地将花朵粘贴到扇面上。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穿梭于孩子们之间,耐心地提供一对一指导,解答疑问并鼓励创意发挥,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
▲图为两位女孩共享制作团扇的喜悦
▲图为参与活动的姐弟俩展示团扇制作成果
▲图为男孩开心展示自制干花团扇
青年大学生巧化专业知识为童趣进行内容讲解,让青少年轻松理解生物多样性原理。这种“专业知识通俗化”的转变,既高效传递了科学内容,又展现了青年大学生将学术素养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智慧,为青少年科学启蒙提供了专业支撑。“专业知识+文化传承”的融合,不仅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认知,更推动大学生专业能力向文化服务领域延伸,实现专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彰显,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衔接提供生动范例。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津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津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