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王子怡)新乡学院医学院“微检筑篱”实践团深入河南省新乡市丰乐里村腹地,将专业检测化为乡村振兴的精准手术刀。这里的地下水滋养千家万户,蔬菜产业支撑经济命脉——而健康防线正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承重墙。医学生们以水质与农产品安全为切入点,用科学实践为乡村生态振兴浇筑坚实基座。
专业检测:筑牢产业健康根基
实践团直击农业生产核心痛点。在蔬菜大棚与露天田间,团队对黄瓜、番茄等经济作物进行农药残留靶向筛查。当检测发现有机磷农药残留踪迹,即刻启动“产业健康预警”,在田埂现场开设微课堂。他们用数据说话:安全间隔期直接影响农产品市场价值,生物防治技术可降本增效。
▲图为团队成员在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水源检测同步构建安全网络。团队系统采集3处饮用水井、2条灌溉水渠样本,现场测定基础指标。在确认饮用水质达标后,建立村级首个水质动态档案,为后续饮水工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从源头守护村民健康与农业命脉。
▲图为团队成员在进行水质检测
科普赋能:唤醒乡村内生动力
队员们将专业术语转化为乡音,用农药降解实验装置、滤芯对比样本等实物教具,使水质污染原理、农药残留危害成为看得见的风险。精心编印的《绿色种植手册》被农户称为“致富秘籍”。并置的污染水样与净水样本、降解前后的农药对比实验,引发村民自发讨论。这些触目惊心的对比,正悄然改变着百年的生产习惯。
治理破局:精准把脉乡村痛点
白天,队员们忙于检测和宣讲;到了夜晚,他们依然挑灯夜战,整理数据、撰写报告。此外,他们还分组走访了
图为团队成员在与村名交流并进行科普宣传
30余户家庭,与村民、干部、村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交流中,队员们欣喜地发现村民的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饮水机滤芯更换不及时,影响水质;水渠周边存在垃圾堆放现象,破坏生态环境;农户对生物农药认知不足,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等。这些问题为实践团后续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拧开老乡家的水龙头,检测数据才有了生命的重量。”团队负责人的感悟,道出了医学青年的蜕变。当随行辅导员见证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闭环已然形成。
▲图为实践团在丰乐里村的合照
丰乐里村之行虽然已经结束,但实践团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新乡学院医学院的学子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民生之需,以“小检测”守护乡村的“大健康”。他们的实践充分证明,青年投身基层既需要满怀热情,更需要脚踏实地地实干;乡村振兴,除了政策的有力引领,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汇聚。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乡村,持续为乡村生态振兴添砖加瓦,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新图景。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子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子怡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