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海高原的格桑花迎着晨风舒展,黔东山地的云雾伴着鸟鸣漫过村寨,绍兴文理学院“山海同声”实践团的身影穿梭在乡村的课堂与广场。2025年7月,团队分赴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普通话为桥,用经典浸润心灵,用陪伴点亮成长,让语言的力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

山海同心,青春推普启新程

七月,青海省甘沟乡前进、静宁、东山三个村子与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三小学,同步涌动着跨越山海的温暖。驻村书记以乡音传递全村期待,强调普通话是连接乡土与远方的桥梁;印江校园里,当地干部也寄语推普对乡村发展的意义。

“山海同声”实践团分赴两地,成员与孩子们初遇,好奇与倾听消融陌生,欢声笑语飘满村寨与校园。开营仪式是语言与希望的相遇,推普星火将在两地渐成燎原之势,助力乡村振兴新程。

以语为媒,连接山海与文化

在前进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普通话成了打开世界的钥匙。小赵老师化身“经典引路人”,带着孩子们逐字逐句品读《卜算子・咏梅》。从“风雨送春归”的韵律起伏,到“俏也不争春”的意蕴悠长,标准的普通话让毛主席笔下梅花的坚韧风骨,顺着稚嫩的童声钻进孩子们心里。曾经羞涩的跟读,渐渐变成自信的诵唱,经典因语言而鲜活,童心因经典而充盈。

小李老师的“省份探索课”更让孩子们眼界大开。她用普通话勾勒祖国版图,把“天涯海角”的海南、“冰天雪地”的黑龙江、“戈壁明珠”的新疆讲成生动故事。当讲到新疆葡萄架下的欢歌、云南梯田上的民族风情时,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跟着老师用普通话重复着“维吾尔族”“哈尼族”,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在语言交流中悄然生长。普通话不再是生硬的词语,而是连接乡土与远方、串联民族与文化的纽带。

语暖心灵,解锁情绪与感恩

“飞机在晴天飞得平稳,就像我们开心时的心情;遇到暴风雨颠簸,就像难过时的感受……”小蒋老师的情绪认知课上,“飞机模型”情境让孩子们轻松理解情绪的多样。围绕“沙漠半瓶水”的讨论中,孩子们用普通话分享“还有半瓶水真好”“没水了怎么办”,在思维碰撞中学会觉察情绪。曾经藏在心里的烦恼,借着标准的表达渐渐清晰,心灵也随之舒展。

美术课上,五彩画笔与普通话共同传递感恩。孩子们画出耐心教导的老师、一起玩耍的伙伴,并用普通话在画旁写下“谢谢老师教我发现美”“感谢小伙伴的陪伴”。稚嫩的笔迹里藏着真挚,标准的表达让情感传递更清晰。当实践团成员收到这些附着感谢信的画作时,每一笔每一划都成了这个夏天最珍贵的礼物 ——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感恩,更能用语言顺畅地表达爱意。

乐语相伴,奏响成长与守护

音乐教室里,小盛老师的柯尔文手势让“do、re、mi”变成跳动的精灵。孩子们跟着手势比划,用普通话念着唱名,在肢体与声音的互动中分辨音高。从《卜算子・咏梅》的悠扬旋律,到《我的纸飞机》的活泼节奏,孩子们第一次知道,音乐不止“听歌”一种模样,合唱、手势、乐谱都是音乐的语言。有孩子小声说:“老师,音乐课原来这么有趣!”普通话与音乐交织,在他们心里播下艺术的种子。

而针对山区女孩的生理课上,温柔的话语驱散了成长的懵懂。小赵老师用简笔画圈出隐私部位,轻声说:“这些是秘密小盒子,要勇敢说‘不’。”小盛老师分享自己的成长趣事,笑着告诉大家:“月经是长大的勋章,就像花儿会开花一样自然。”女孩子们红着脸倾听,用普通话小声提问,曾经因身体变化偷偷难过的心情,在理解与尊重中渐渐释然。语言在这里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呵护成长的温暖力量。

语绽舞台,收获自信与馈赠

实践尾声的篝火晚会,成了推普成果的生动展示。筹备时,成员们耐心指导孩子们用普通话练台词、喊口号;晚会当晚,篝火点亮夜空,孩子们身着传统服饰朗诵古典诗词,《筷子舞》的裙摆随节奏飞扬,军体拳的招式刚劲有力,“弓步冲拳”“弹踢冲拳”的口号洪亮清晰。《卜算子・咏梅》的合唱响起时,标准的发音与真挚的情感让在场者动容——曾经羞涩的孩子,已能在舞台上自信绽放。

从经典诵读到省份探索,从情绪管理到生理守护,“山海同声”实践团用普通话串联起一堂堂成长课。孩子们的变化清晰可见:从方言生涩到表达流畅,从低头沉默到自信展示,从懵懂困惑到心怀感恩。语言的力量,不仅让他们触摸到文化的温度,更让他们拥有了走向更广阔世界的底气。

我们深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是一场漫长的跋涉。但看着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梦想时眼里的光,我们更加坚定:“山海同声”实践团将继续以语言为翼,用专业与爱心陪伴更多乡村孩子,让普通话成为他们逐梦路上的有力工具,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语言的滋养下,飞向更辽阔的天空,让成长的声音响彻山海。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子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子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