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重点区域。丰宁满族自治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也是河北省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7月15日至21日,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志愿者团队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开展“童语同音·云端行”推普实践活动,活动采用“云端课堂+实地服务”的创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专业培训保障教学质量
在活动正式启动前,志愿者团队精心筹备教学PPT,课件不仅色彩鲜艳、充满童趣,更融入了大量动画元素和互动环节。为了确保云端课堂的教学质量,组织了志愿者线上教学培训会,内容涵盖方言特点分析、儿童互动技巧及腾讯会议操作规范。志愿者们反复演练课程设计,确保线上教学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
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志愿者们还进行了多次模拟教学演练。分组轮流扮演老师和学生,其他成员则充当观察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打磨教学环节。虽然不能面对面教学,但是要用百分之百的热情和专业,让孩子们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
团队成员线上培训
志愿者暖心入户,推普服务零距离
志愿者走进社区家庭,面向老人和孩子开展“一对一”普通话辅导,用耐心与创意架起沟通的桥梁。考虑到老年人记忆力稍弱、更习惯从生活经验中学习的特点,志愿者们摒弃了枯燥的字词背诵,创新采用“场景化”教学法。而面对活泼好动的孩子,志愿者们则切换成“游戏化”模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练习发音。为了让普通话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志愿者们还模拟了就医、购物、乘车等日常场景,通过模拟扮演角色,引导孩子和老人练习用普通话描述自己的身体状况,想要采购的商品以及出发地和目的地的表述,在一来一往的角色互动中,反复练习基础表达。
团队成员线下推普
小屏幕打开大世界
针对民族地区普通话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志愿者们创新采用“云端课堂+语言教育”模式,跨越地域限制,将生动有趣的普通话课程送到了民族地区孩子们的身边。本次线上课程特别为孩子们设计了“发音小火车”、“童谣新唱”和“虚拟超市”三大特色模块,用丰富的形式构建起沉浸式学习场景,让普通话学习不再枯燥。通过动画、音乐、游戏等多种形式,为孩子们打造了沉浸式的语言学习体验。
通过动画演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纠正平翘舌音;同时播放经典童谣,将传统满族童谣改编成普通话版本,通过云端合唱的形式,既能体会方言与普通话在表达上的差异,又在歌声里触摸到语言背后的文化温度,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普通话的亲近感,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语言魅力;鼓励孩子们用普通话播报天气、讲故事,培养表达能力。
这种将语言学习与民族文化、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云端课堂上收获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普通话的学习热情,为民族地区的语言教育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团队成员进行云端推普
创新模式结硕果,推普行动谱新篇
“童语同音·云端行”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民族地区语言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径。线上云端课堂打破了时空限制,线下入户辅导则延续了教育的温度,让推普工作更接地气、更暖人心。“云端课堂+实地服务”的双轨模式,既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师资不足的困境,又保留了传统教学的温情互动,实现了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这一创新模式,携手同行,以普通话为媒,传递时代声音,凝聚奋进力量,让每一个字正腔圆都成为文化认同的生动注脚,继续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实践中贡献智慧与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撰文 | 许程程 夏天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许程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程程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