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背景下,为鼓励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师生们踏上了前往唐山市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与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暑期 “三下乡” 征程。此次活动汇聚了学院的多位专业教师以及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实验技术等专业的 10 余名学生,他们怀揣着服务燕赵大地的使命,组成了一支充满活力与担当的实践团队。
图为志愿者合影,公共卫生学院供图
健康服务进乡村,守护村民生命线
实践团以 “麦田守望者・小院灯火行” 为主题,来到了滦南县洼里村。他们深知乡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村民的健康意识有待提高,因此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服务活动。
团队成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和生动形象的演示,为村民系统地普及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法。他们详细介绍了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疾病的症状、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醒村民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同时,针对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实践团还向村民传授了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护要点,以及防摔和防中暑的实用知识,帮助村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村民的健康状况,实践团设置了义诊点。老师们带领志愿者们凭借专业所长,为村民进行免费的血压测量等医疗检查。对于血压偏高或偏低的村民,他们耐心地询问生活习惯和病史,给出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包括饮食调整、作息规律等。此外,实践团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村民的健康需求和关注点,为后续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图为血压测量和问卷收集过程
爱心小院暖人心,躬身实践育新力
随后,小队来到高淑珍爱心小院。在这里,高淑珍阿姨向同学们讲述了她多年来在家中开办 “炕头课堂”,为残障人士提供教育支持和生活照料的感人故事。高阿姨的质朴与善良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同学,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实践团的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通过现场示范,手把手地教残障伙伴掌握 “七步洗手法” 的每一个细节。实践团志愿者们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有趣的互动方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为了丰富残障伙伴们的精神生活,实践团还组织了励志诗歌朗诵和合唱活动。他们一起朗诵着充满力量的诗歌,合唱着欢快的歌曲,歌声和笑声回荡在小院的每一个角落,为残障伙伴们的心灵注入了温暖与力量。
活动的最后,同学们围坐在残障伙伴们身边,陪他们聊天玩耍,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梦想。同学们还将带来的生活物资捐赠给爱心小院,希望能为残障伙伴们的生活提供一些帮助。并在7月9日至7月18日,组织了云端共读和生活技能指导等活动,温暖爱心小院整个盛夏。这份关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图为七步洗手法演示和合唱环节
青春无悔献基层,使命在肩谱新篇
本次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志愿者们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他们在基层实践中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燕赵大地的村民和残障儿童送去了健康和温暖。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公共卫生工作对于守护群众健康的重要价值,也坚定了服务民生的决心。
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扎实学好专业本领,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 “服务燕赵担使命,躬身实践育新人” 的理念。他们将努力用知识和行动助力乡村健康事业发展,在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过程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滦南县的村民和高淑珍爱心小院的孩子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成长成才的平台。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学子加入到 “三下乡” 的队伍中,用青春和热血诠释责任与担当,让青春之花在燕赵大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祥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祥怡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