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孤独症群体关爱服务,推动社会融合进程,7月,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管理学院“星海绘梦·星光童行”志愿服务团师生一行,赴苏州市残联下属的孤独症科普宣教体验馆及科技助残孵化器开展专题学习。活动以“理解、接纳、共融”为核心,通过沉浸式体验与科技赋能探索,为苏卫学子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成长平台,也彰显了残联在助残事业中的引领作用。

残联鼎力支持,搭建专业实践平台

作为活动主办方,苏州市残联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为苏卫师生提供了“沉浸式+体验式”的实践场景。在位于阳光大厦的孤独症科普宣教体验馆,师生们通过互动装置模拟孤独症人士的感官敏感或迟钝体验,系统学习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知识,并参与“共情工作坊”,以第一视角感受孤独症群体的生活挑战。残联工作人员全程指导,结合案例讲解孤独症群体的社会融入需求,为师生们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认知链条。

图为志愿团队走进苏州孤独症科普馆参观学习。

在科技助残孵化器,残联展示了智能辅助设备、无障碍交互技术等创新成果,并安排企业代表与师生深入交流。师生们了解到,科技赋能不仅能提升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还能通过数据化手段精准匹配服务需求,为未来志愿服务提供了“科技+人文”的融合思路。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卫师生的专业背景与志愿热情令人感动,期待通过校企合作,将医学服务与科技助残结合,为孤独症群体构建更完善的支持体系。”

图为志愿团队走进苏州科技助残孵化器研学。

苏卫学子:从“共情”到“行动”,践行融合使命

活动结束后,苏卫师生纷纷分享了深刻感悟。健康管理学院学生代表小周表示:“在体验馆中,通过模拟感官挑战理解了孤独症孩子的‘不同’,这种共情使大家意识到,志愿服务不仅是帮助,更是尊重与接纳。”另一名学生小钱则关注到科技助残的潜力:“智能设备能打破沟通障碍,未来希望能将健康管理知识与科技结合,为孤独症家庭提供更个性化的支持。”

志愿服务团指导老师总结道:“残联提供的实践平台,让师生们从‘课堂’走向‘社会’,从‘旁观者’变为‘行动者’。大家深刻认识到,孤独症群体的支持需要医学、教育、科技、社会的多方协同,未来将把‘共情’转化为具体服务行动。”

此次活动是苏卫师生与残联携手探索孤独症支持体系的起点。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以专业为基、以共情为桥、以科技为翼,共同推动孤独症群体从“被守护”走向“被看见”,从“被理解”迈向“被融合”。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昕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昕雅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