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特殊儿童关爱号召,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星海绘梦·星光‘童’行”志愿服务团于7月赴江苏常州、苏州等地,聚焦孤独症儿童康复与社会融合,开展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实践为导向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依托医学专业背景,通过“健康教育+生活赋能+趣味运动”三大模块,为孤独症儿童提供系统性支持,推动社会认知从“被动守护”向“主动融合”转变。
医教融合:专业赋能康复实践
团队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教育资源为依托,深入苏州唯之翼残疾人之家和常州天爱康复中心,以“课程助教 + 观察员”的双重身份参与孤独症儿童的日常训练。志愿者们结合口腔医学、药学、医学营养等专业课程知识,精心设计了生活技能教学(如七步洗手法、刷牙科普)、趣味运动游戏(如感官协调训练、团队互动游戏)等课程,把课堂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
在“迷你小森林”种植活动中,志愿者小蔡耐心地拉着一位小星儿的手,一点点引导他触摸土壤,感受泥土的质感,轻声说道:“宝贝,你摸摸看,这软软的就是土壤,小种子会在这里长大哦。”星儿起初有些抗拒,但在小蔡温柔的引导下,逐渐开始好奇地观察植物。通过这样的“医教结合”模式,不仅帮助儿童掌握基础生活技能,更通过趣味互动增强了他们的社交信心。志愿者周同学感慨:“看到孩子们从最初的抵触到慢慢绽放笑容,真切感受到医疗服务能带给他们的改变,这次活动太有价值了,但每一次让他们打开心扉也充满挑战。”
图为志愿团队走进苏州唯之翼残疾人之家以及常州天爱儿童康复中心进行课程活动。
实践创新:职业教育与社会服务联动
团队特邀苏州工业园区星宝计划青少年服务中心理事长徐伟分享“星儿计划”转型经验,强调将职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结合的重要性。志愿者们在苏州残疾人联合会的支持下,前往苏州孤独症科普馆学习孤独症谱系障碍知识,体验感官模拟装置,理解特殊儿童面临的挑战,借助对智能辅助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等创新技术的学习了解,深化对服务对象的共情能力,为后续志愿服务融入科技元素积累经验。这种“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级联动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
图为志愿团队走进苏州残疾人联合会附属孤独症科普馆以及苏州助残科技孵化器参观学习。
社会倡导:推动孤独症群体融合
团队在苏州、常州各个街道开展徒步宣传调研,向居民普及孤独症常识,发放调研问卷,收集社会对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认知与建议。活动覆盖超1000名居民,有效提升了公众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度。参加活动的社区张阿姨说:“要不是你们的宣传,我们还以为孤独症就是神经病,现在我也了解了如何帮助这些孩子的一些知识,谢谢你们。”
图为志愿团队走进多个社区街道进行孤独症知识科普活动。
在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里,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们以职业教育为根基,以实践创新为驱动,为孤独症儿童康复与社会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医教同行”模式。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专业服务,探索科技赋能与社会倡导结合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与社会包容性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馨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馨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