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咸阳师范学院青春筑梦队在陕西省旬邑县长舌头小学开展的暑期支教活动已接近尾声。队员们走进当地教室、厨房、乡村街道,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常里,谱写了一段段充满温度的篇章,为这个夏天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筑梦实践队的队员们开展家访活动,穿过熟悉的巷子,走进孩子们的家中。这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次真正的“走进”——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故事,从而更清晰地知道为什么有的孩子腼腆,有的孩子对知识充满渴望。这种对孩子们的深入了解,让支教工作更具针对性。
▲图为实践队队员到学生家家访
课堂上,队员们秉持“让学习变有趣”的理念设计课程。数学课上,加减乘除成了“闯关游戏”;语文课通过分角色读故事、讲解“会说话的汉字”变得生动;科学小实验、手工课等兴趣课程更是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孩子们在手工课上专注地拼出中国地图等图案。课堂之外,队员们与孩子们一起在空地上玩抢凳子、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抢凳子时,孩子们随着音乐转圈,铃声骤停后的慌乱与欢笑充满了童真;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师生共同参与,笑声不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图为长舌头小学学生手工课作品
支教点的厨房成了充满烟火气的“第二课堂”,队员们认真地择菜、洗菜、生火、翻炒,为孩子们准备安心的饭菜。此外,队员们还带着孩子们在村中街道捡拾垃圾,用行动引导孩子们爱护环境,街道整洁后,孩子们也充满了成就感。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街道捡拾垃圾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孩子们在各方面都有明显进步。数学小测中,孩子们的正确率平均提升30%,曾经抽象的数学知识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实用工具”;音乐课上,孩子们从羞涩开腔到自信合唱,用嗓音传递情感;舞蹈课上,孩子们从肢体僵硬到动作舒展,在排练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筑梦实践队的努力获得了多方认可。他们收到了村委会的表扬信,信中肯定了团队在拓宽孩子视野、传递向上能量等方面的付出;同时,团队还收获了“优秀团队”称号与一等奖荣誉证书,这是旬邑县前义阳村委会对他们的认可,也是支教成果的有力证明。支教活动接近尾声,最后一天,队员们与孩子们在空地上尽情玩耍。离别时,孩子们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扉页上写满了对老师的不舍与约定,还有孩子们画的画,字里行间满是纯真的情感。
▲图为长舌头小学学生送给支教队员的礼物
此次“三下乡”支教活动是队员与乡村孩子的双向奔赴。队员们带着创新课堂走进山野,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则用笑容、进步以及各方的认可,给了队员们珍贵的回馈。
筑梦实践队对前义阳村咸阳师范学院第一驻村书记杜育红老师、高会民老师和前阳义村肖德峰书记,以及团队指导老师黄四平老师表达了感谢。这些老师在支教活动的筹备对接、物资协调、日常食宿关照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成为支教队最坚实的后盾。
▲图为筑梦实践队结束实践时与学生大合影
据悉,筑梦实践队的队员们将带着这段经历中的收获继续前行,期待他们未来与孩子们再次相遇时,彼此都能成为更好的人。(通讯员:周幼明)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幼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幼明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