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交流,7月20号至7月26日,商丘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志愿者团队远赴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普通话推广活动。志愿者们结合当地特色,将语言推广与文化传承、民生需求相结合,用实际行动架起跨地域沟通的桥梁。

在白云鄂博,志愿者团队首先走进当地著名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博物馆。通过参观馆内珍贵史料,师生们深入了解了龙梅、玉荣姐妹在暴风雪中守护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对“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草原精神有了深刻感悟。活动中,志愿者们不仅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义务讲解,还结合展品内容,用标准普通话生动再现英雄故事,同时向游客普及“说普通话、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让语言规范与精神传承相互赋能。

图为团队在博物馆内由讲解员讲解观摩。王昌 供图

白云鄂博以丰富的玉石资源闻名,当地玉石市场是各族群众交流交易的重要场所。针对部分商贩因方言差异影响沟通的问题,志愿者们专门走访玉石商铺,为商户们开展“普通话售卖特训”。他们结合玉石介绍的高频场景,编写“您好,这是白云鄂博特色玉石”“这款雕刻寓意吉祥如意”等实用话术,逐字逐句纠正发音,并通过模拟交易场景进行互动练习。

图为团队帮助商户教学使用普通话售卖玉石,图中可见模拟拍卖场景。李依宸 供图

活动尾声,志愿者团队与白云鄂博当地群众共同举办了汇报演出。师生们演唱了《灯火里的中国》《万疆》等经典歌曲,用清晰嘹亮的普通话歌声传递对祖国的热爱;当地文艺爱好者也带来了《醒狮少年》等节目,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展现语言沟通的魅力。演出结束后,志愿者们在逛白云鄂博小镇时,竟成了“小小明星”——不少观看过演出的居民热情打招呼:“你们是唱歌的大学生吧?唱得真好听!”还有小朋友追着要签名,让大家既惊喜又感动。

图为合影留念。李溶 供图

返程时,志愿者们拖着行李箱来到车站,刚过安检就被几位曾观看过演出的游客认了出来。一位带着孩子的游客快步走上前,笑着问:“你们是商丘学院的同学们吧?汇报演出太精彩了!接下来下一站要去哪里呀?要是顺路,我们也想跟着去看看,再听听你们用普通话唱歌讲故事!”志愿者们笑着解释此次活动已结束,即将返程,游客们虽有些遗憾,仍热情地塞来几袋当地特产,叮嘱他们路上保重。

登上绿皮火车找到座位坐下没多久,负责车站检票的阿姨正好经过车厢,看到志愿者们便停下了脚步,带着肯定的语气问道:“你们是商丘学院前两天在广场唱歌的学生吧?我当时就在现场,你们的《灯火里的中国》唱得真有感染力,听得人心里亮堂!”阿姨的话语让车厢里瞬间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深深感受到,这次普通话推广之旅,不仅播撒了语言规范的种子,更收获了跨越地域的温暖情谊。

为庆祝本次实践顺利完成,结束后当地特准备了白云鄂博文创精美纪念品,以此来感谢此次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图为纪念品。王多霖供图

这场跨越千里的推普之旅,早已超越了语言普及的本身。从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传承,到玉石市场的烟火气教学,再到汇报演出的文化共鸣,志愿者们用青春力量搭建的,不仅是语言沟通的桥梁,更是心与心的联结。返程时的声声夸赞、句句挽留,恰是这场双向奔赴的最好注脚——当规范的语言遇上真诚的交流,当青春的热忱碰撞地域的风情,便会催生出超越地域与民族的温暖回响。这不仅是一次实践的落幕,更是无数个文化交融故事的开端,让“说普通话、讲好中国故事”的种子,在广袤大地上持续生根发芽,结出民族团结、文化共兴的丰硕果实。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董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3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