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绿能种芯实践团赴建宁县国家级制种基地,围绕分布式能源与能效优化技术开展实地调研,为地方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实践支撑。
实践团队首站走进建宁县种子科技馆,通过“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流击水弄潮头”等主题展区,系统梳理当地制种产业从南繁育种到“中国稻种之都”的发展脉络。多媒体影像、实物模型与历史资料的结合,生动展现了制种人传承与创新的奋斗足迹。“从南繁育种到‘中国稻种之都’,每一步都藏着制种人的智慧!” 团队成员边看边感慨。
▲图为队员参观建宁县种子科技馆
在均口镇修竹村“烟种连作”产业服务中心,团队深入考察集烤烟、烘干、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体。团队观察到烤房通过精准控温控湿,替代传统燃煤设备,不仅提升了烘烤效率,还显著降低碳排放。
▲图为团队在“烟种连作”产业服务中心的合照
随后,实践队在溪口镇枫元村高标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及闽赣省际农机植保综合服务中心,实地观察收割机作业场景,直观感受到现代农业机械化带来的高效智能与精准作业。“收割机精准作业的样子太酷了!机械化不仅省人力,还能提高制种质量,这就是现代农业的魅力吧!” 团队同学难掩兴奋。
▲图为队员向基地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与制种基地各方人员多轮访谈,聚焦分布式能源应用及能效优化需求。目前,实践团初步掌握建宁制种基地在能源分布、设备使用及能耗管理方面的现状,基于调研成果,团队将提出低碳转型建议,为建宁制种产业绿色转型提供可操作的技术路径,助力地方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姿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姿林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