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正值东京的夏日炎炎之际,重庆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挑战杯项目负责人孟令馗,在东京大学短期访学期间,与联合国遗产保护机构(ICCROM)访问学者、东京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博士孙淑亭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次交流围绕其负责的挑战杯团队项目“‘古’‘新’‘颜’——山城吊脚楼保护传承困境调查与‘数智化’复兴策略展开,旨在探索如何将国际经验融入到山城吊脚楼的保护与传承中。本次交流活动在日本东京大学本乡校区工14号馆举行。

自2024年12月以来,“古楼新颜”项目组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深入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7个吊脚楼聚集区,完成了对15处典型建筑的详细调研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系统地采集了建筑结构信息、居住现状以及居民需求等重要数据,并初步尝试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探索吊脚楼的数智化保护方案。八个月内,团队累计完成1000余份居民问卷、拍摄上百张建筑影像素材,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吊脚楼建筑资料。这些详实的数据不仅为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展示了团队成员极强的行动力和责任感。

图为孙淑亭博士与孟令馗交流 

作为项目负责人,孟令馗向孙淑亭博士详细介绍了“古楼新颜”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孙淑亭博士对该项目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结合她在ICCROM参与的项目经验以及东京大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多项优化建议。她特别强调了文化遗产保护中居民角色的重要性,指出“居民应是保护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为此,孙博士分享了日本在街区古建筑保护中,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来增强居民参与程度、提高数据收集效率的成功案例,为项目后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此外,孙淑亭博士还介绍了“批判遗产学”、“活态遗产”等先进的理念与方法,为项目团队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视角。

图为孙淑亭博士为项目提改进建议

“这次交流让我对古建筑保护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负责人孟令馗表示,孙淑亭博士提出的许多建议直击团队现阶段研究的痛点,为团队打开了调研的新视角。目前,项目组已经开始根据这些建议调整部分研究方案,计划引入更加灵活的技术手段,同时加强与重庆本地社区的联系,探索更可持续的保护模式。这种积极主动寻求突破的态度,不仅是团队成员个人成长的重要标志,更是他们为山城吊脚楼的数智化保护与传承贡献青年力量的具体体现。

重庆工商大学“‘古’‘新’‘颜’——山城吊脚楼保护传承困境调查与‘数智化’复兴策略”挑战杯项目团队由6名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组成,涵盖工程管理、城乡规划等多个专业领域。团队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在八个月内通过不懈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且不断寻求跨学科合作的机会,以期为解决山城吊脚楼保护传承面临的难题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次跨国交流不仅是一次知识上的碰撞与融合,也是团队成员们走向国际舞台,展示中国青年智慧与担当的重要契机。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致力于推动山城吊脚楼的保护与传承事业向前发展,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撰文 |孟令馗/杨政杰/陈宇婷

图片 | 孟令馗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宇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宇婷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