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智启星途”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以 “以青春之名,赴特教之约” 为主题的暑期实践调研活动,聚焦智能技术与特殊教育的融合发展,为特殊教育事业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青春启程,奔赴特教之约
实践团队以青春为底色,怀揣对特殊教育的好奇与热忱,走进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这里作为全国首批特殊教育高职院校,承载着 30 余年特殊教育的坚守与革新,从康复治疗到电子商务等 13 个专业布局,为特殊学生铺就梦想之路,学费全免与近 100% 就业率更是彰显浙江对教育公平与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决心。
智能融入,探索教育新篇
在调研中,团队深入了解特殊教育领域智能技术的应用。从人工耳蜗等辅助技术普及下传统特教生源结构变化,到学校 AI 辅助设施的配备,虽先进却仍面临专业人才缺口;从企业认知障碍下特殊人才接纳的顾虑,到图书馆 7000 册盲文书、暖色灯光放大设备等对视障学生的关怀,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科技与人文交织下特殊教育的温度。
团队还参观教室,与一线教师访谈,课堂上智能设备的语音实时翻译、文字转换助力听障与视障学生跟上教学节奏;面点课中 AI 技术反馈学生操作,让教师精准掌握学情,智能技术正重塑特殊教育教学模式。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图书馆
对话交流,共话特教未来
访谈中,教师们畅谈智能技术赋能特殊教育的优势:24 小时不间断学习打破时空限制、降低学习门槛、拓展学生视野等,更提及智能化设施如心理咨询机器人、图书馆橙色光区等对学生的贴心设计。而在布满工具划痕的雕塑台前,向上托举的手掌模型传递着特殊教育不仅是技术,更是手心温度的信念。
▲图为团队成员与老师访谈
青春赋能,展望特教明天
从盲道上的谨慎前行到 AI 课堂的自信绽放,特殊教育之路挑战与希望并存。但专业教师眼中的光、企业社会责任觉醒的呼声,让团队坚信在政府、学校与社会的接力中,特殊教育定能在人工智能与科技助力下越来越好。
此次暑期实践,中国计量大学学子以青春之力探寻智能与特教融合路径,用脚步丈量特殊教育发展脉搏,在实践中践行社会责任,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也让 “科技赋能教育,青春点亮希望” 的理念在特教领域持续传递。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雨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雨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