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与学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号召,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云耕夏梦”暑期实践队于7月21日至23日,先后奔赴安徽省马鞍山市白桥镇周贵仕村、当涂县大陇乡麻村及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汤家庄三地。队员们以“访谈+调研+直播”的多元模式,深入探寻青年村支书引领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运用专业技能助力乡村产业升级,在广袤田野间谱写青春助农的奋进乐章。

镜头一:周贵仕村的“破茧成蝶”——90后女支书的电商突围

7月21日,实践队首站抵达马鞍山市白桥镇周贵仕村。面对队员们,90后村支书祝孝笑坦言,初上任时曾因村民“年轻人能干啥?”的质疑而彻夜难眠。但这份对乡土的责任感和党员的信念,让她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带领团队勇闯电商新路——将村部变直播间,让马齿苋、菱角菜、散养土鸡、老鸭、油苔菜、乌鸡蛋、莲子等本土特产“触网”生金。

图为实践队员与周贵仕村村书记祝孝笑一起直播带货

她至今记得第一场深夜直播后的场景:灯火通明的村部里,看着后台355份订单,村民感慨“比赶集一个月卖得还多!”在祝孝笑的带领下,周贵仕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2019年5.15万元,跃升至2023年百万元以上。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周贵仕村村书记场景

实践队员通过深度访谈、填写村庄问卷,还化身“主播助理”协助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亲身感受到这位女支书“领头雁领的是责任”的担当。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书记的合影

镜头二:麻村的“百村联盟”——退伍兵哥编织共富网

7月22日,实践队转战当涂县大陇乡麻村。退伍军人、村支书姚其飞一句朴实的“肯定要有人回家乡嘛”,道出了他反哺桑梓的初心。他不仅自己带头直播,让菱角、丝瓜、鸡蛋、散养童子鸡、菜瓜、长豆角、甲鱼和南瓜等农产品热销,更创新性地发起“百村心愿计划”。他向队员们介绍,该计划旨在联合全国百余个特色村,共享流量与经验,打破地域限制,通过“抱团”助推农产品出圈,最终实现本地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

图为实践队员与麻村村书记姚其飞采访交流场景

实践队成员在访谈中了解到,村民只需将农产品送到村部,后续的直播销售和物流环节由团队完成,极大地便利了农户。队员们参与直播流程、协助填写农户问卷,深刻体会到这种“家门口增值”模式对村民的吸引力。


图为实践队员与麻村村书记姚其飞直播带货的场景

图为实践队员与麻村村书记姚其飞合影

镜头三:汤家庄的“乡愁流量”——文旅融合点燃乡村活力

7月23日,实践队最后一站来到肥西县铭传乡汤家庄村。在这里,直播助农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展现村风村貌与民俗文化。一位村书记分享道,一条航拍家乡的短视频意外走红,让在外游子激动来电:“没想到家里这么漂亮!”另一条一分钟的桑葚采摘短视频,更在五一期间吸引了大量游客,去往桑园的乡道被游客的车辆堵的水泄不通,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维持秩序、清理垃圾,自豪感油然而生。

图为实践队员与铭传乡村书记交流场景

实践队见证了直播如何将贝贝南瓜、玫瑰香葡萄、醉金香葡萄、菜籽油、老母鸡、莲蓬、土鸡蛋和桑葚干等特产变成“抢手货”,甚至“卖着卖着就断货”。队员们协助完成了18位参与直播助农的村书记基地调研,并亲身参与直播,感受文旅赋能带来的“乡愁经济”效应。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书记交流采访

图为实践队员与铭传乡村书记合影

青春智慧赋能乡土,实践熔炼增长才干

“云耕夏梦”实践队在短短三天行程中,深度访谈了三位极具代表性的青年“领头雁”,完成了多份村庄与农户问卷,积极参与三地助农直播,助力提升当地特色农产品(如周贵仕的乌鸡蛋、麻村的菱角、汤家庄的葡萄等)的线上曝光与销量。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以祝孝笑、姚其飞等为代表的90后村支书,正凭借对互联网的天然敏感、敢闯敢试的锐气和扎根乡土的韧劲,成为激活乡村的关键力量。他们用直播间代替吆喝声,用光纤传递乡愁情,生动诠释了“乡村的‘奔头’,在实干中创造”的深刻内涵。此次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更让队员们在田间地头的“大课堂”中增长了见识,坚定了服务“三农”的信念。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加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加乐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