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岗魂新农人”暑期调研团队顶着炎炎烈日,奔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深入小岗盼盼工业园、国家级研学基地等地进行“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小岗村四十年来的新变化,描绘小岗村发展的新面貌,总结小岗村发展的新模式,以青春热血感受小岗精神,汲取创新力量。
追寻改革足迹 庚续小岗精神
在严金昌、关友江两位大包干带头人经营的农家乐中,团队成员围坐在他们身边,认真聆听着他们用平实风趣的语言缓缓讲述的改革故事。以立生死状的形式,勇挑改革重担,以敢为人先的态度,突破传统集体生产模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年的改革事业,每一步都是贴着身家性命走出来的”,带头人严金昌老先生这样告诉团队成员,他殷切希望青年一代能够将这份“敢闯敢为、改革创新”的小岗精神继承下来,践行下去,努力建设祖国。在严金昌老先生热切的目光下,团队成员代梦妍发出“请您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图为团队成员与严金昌老先生交流访谈。通讯员徐雨婷摄
农文旅深度融合 农业发展新动能
骄阳之下,小岗村国家级研学基地里,团队成员俯下身来,给豆田除草。“你们年轻人大概连杂草与植株都分不清吧”,除草间隙,负责人以开玩笑的口吻说道,却一语道破事实,团队成员皆羞愧不已。“纵使全身酸痛,我也要继续劳动,以汗水浇灌土地,以勤劳收获喜悦”,团队成员左锐锐坚定地说到。大地丰收离不开青年热血的浇灌,未来农业生产中不能缺少年轻人的身影。
▲图为团队成员在小岗国家级研学基地进行劳作实践 。通讯员徐雨婷摄
在“当年农家”文化景点,团队成员聚精会神地观看了情景剧《1978:十八个红手印》,情不自禁沉浸在大包干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指尖仿佛触碰到那份按下的红手印;在参观茅草屋时,团队成员发现部分民居内摆放着以剪纸形式呈现的凤凰,精美至极,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此呈现。可以说在小岗村,团队成员时时刻刻都真切地感受着视觉的冲击,经受着心灵的震颤,享受着文化的浸润。
▲图为团队成员代梦妍与《1978:十八个红手印》情景剧演员合影。通讯员徐雨婷摄
三产融合与时进 小岗再上新征程
在“匠心葡萄园”,负责人何叶好对葡萄的生产与销售情况进行了细致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这里生产的葡萄大都销往上海、杭州等南方城市,科学技术的运用使葡萄的产量与质量同步提高,定期举办的“葡萄文化节”更是为产业化发展全力赋能。此时,团队成员才终于明白,严金昌老先生所言的“家家都有小洋楼”并非虚言,而是充满底气与自豪的实话。“不到小岗不知道,一到小岗吓一跳,小岗真的是超出我的想象”,团队成员汤雨濛在参观匠心葡萄园后禁不住如此感慨。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匠心葡萄园。通讯员徐雨婷摄
“小岗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农村开篇,它的改革创新精神始终被中国人民高歌赞颂。我希望我的家乡也可以像小岗一样,践行改革创新精神,实现乡村振兴发展”,这是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的集体心声。
此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不仅是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更是高校学子服务地方发展、积累社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积极尝试,体现出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
撰稿:左锐锐
审核:黄晶晶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左锐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左锐锐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