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赓续润青衿,非遗薪火筑梦行。为践行党的二十大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推动非遗文化在青年群体中薪火相传,2025年7月25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走进洛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在黄土高原的千年文脉中,感受非遗魅力,探寻传承路径。

图1-2 实践团成员前往洛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研学


启扉:廉韵龙腾印初心

当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抵达洛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走进馆内,千年文脉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让成员们沉浸式感受到洛川非遗的独特韵味。在“非遗里的清廉”文化墙前,洛川剪纸的镂空技法、农民画的鲜明色彩与毛麻绣的细腻肌理相互融合,将“不贪为宝”等廉洁箴言与当地瓜果民俗巧妙结合:剪纸中低垂的麦穗象征“颗粒归仓当惜福”的古训,农民画里昂首的耕牛蕴含“力耕不欺”的处世哲学,让成员们在欣赏非遗技艺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清廉内涵。

图3-4 参观“非遗里的清廉”文化墙和“中华飞龙”

展厅另一侧,癸卯黄帝陵祭典中的“中华飞龙”展品尤为引人注目。龙形雕塑昂首盘踞,鳞甲在光线映照下流转着青铜般的光泽,仿佛能从中窥见黄土高原千万年的历史尘烟。“廉韵与龙魂一柔一刚,既展现了洛川文脉中坚守清正的底色,也彰显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内核。”实践团成员高畅表示,初见这些展品时的震撼,让大家更加坚定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针语:经纬交织藏岁月

沿着展线前行,毛麻绣作品《淡以明志》吸引了众人目光。粗麻面料的纹路恰似洛川塬的沟壑,作品中三只“窃鼠”缩颈敛爪的形态,通过细密针脚传递出“手净才能心净”的朴素道理。实践团成员张凇源看到这件作品时,不禁想起在冯家村支教时教孩子们绣毛麻绣的场景:“六年级的赵聆羽绣熊猫时特别认真,说‘熊猫是国宝,一定要绣好’,孩子们的专注其实就是对‘守护’最好的诠释。”

图5-8 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解洛川刺绣以及毛麻绣作品

展柜中一件靛蓝老布衫同样令人驻足,牡丹花瓣边缘的参差纹路,仿佛带着绣娘顶针的温度。“花要开得有分寸,人要活得有骨血”——绣娘的这句箴言,与实践团在冯家村听到的“洛川人像塬上的酸枣树,根扎得深,风再大也吹不倒”的俗语,共同道出了非遗与当地人生存智慧的紧密联系。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洛川非遗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当地人将生活哲学缝进针脚、让针脚生长成生活模样的生动体现。


剪鼓:一红一震见魂魄

转过展柜,《春耕图》剪纸作品以鲜亮的红色调展现出田垄间农人扶犁耕作的场景,画面中农人的脊梁与实践团在冯家村看到的春耕身影重叠。“剪纸里的麦穗,才是洛川最动人的‘诗’。”实践团队长高畅指着剪纸纹路说,每一道刻痕都藏着“耕耘”的深意,这正是非遗对劳动精神的生动记录。

展厅中央的蹩鼓展品更显震撼:老牛皮鼓面泛着琥珀光泽,鼓面上的敲击浅痕仿佛锁住了高原的风声,磨出毛边的鼓槌红布条,见证了千百次充满热忱的挥动。成员们耳畔仿佛回响起身处支教地时听到的打麦号子、追鼓点的笑声,以及汉子们擂鼓时震落黄土的轰鸣——这鼓点里,藏着洛川人刻进骨缝的豪迈,一敲便震颤着千年文脉。

图9-12 实践团成员了解洛川非遗和习俗传说


叩问:薪火如何续新篇

研学活动尾声,实践团与陈列馆馆长围绕非遗传承展开深入交流。馆长直言:“非遗保护不能束之高阁,必须活在当下的烟火气里。”他指着馆壁“守护的是技艺,传承的是精神”的箴言,忧心提到洛川面花、剪纸、蹩鼓等非遗项目面临年轻传承人稀缺的困境。

图13-14 实践团成员同馆长学习洛川非遗的技艺和传承路径

实践团成员刘语欣结合支教期间的观察,向馆长建议:“在调研中发现洛川非遗缺少网店销售渠道,或许可以尝试开辟电商‘新路子’。”馆长回应称,目前非遗产品存在包装设计不足、消费群体有限等问题,销售和传承通道都较为单一。对此,实践团吴冰书记总结道:“这次研学不仅为乡村课堂找到了合适的文化教具,更让支教团成员明确了青年的担当——要用教育作绣针、以热忱为丝线,把非遗基因绣进孩子们的成长轨迹。”


归航:丹心载梦拓文脉

当日傍晚,实践团成员踏上归途,夕阳为陈列馆的飞檐镀上金边,大家的脚步里多了一份笃定。队长高畅表示:“洛川非遗是黄土大地上的深沉诗篇,支教不仅要教孩子们识字明理,更要引导他们读懂家乡的文化密码,让文化的种子在心里发芽,这才是对乡土最真挚的回报。”

此次研学活动,是青年学子扎根文化土壤、增强文化自觉的生动实践。通过与洛川非遗的“双向奔赴”,非遗跳出展柜成为活态教材,传承也有了具象温度。正如成员们所共识:唯有让青年成为非遗的传承者与创新者,洛川非遗才能如洛河般奔涌向前,持续润泽未来。当“筑梦·逐梦”星火汇入洛川千年文脉,照亮的定是黄土高原不朽的红色记忆,是青年以丹心续写的传承史诗,更是乡土中国里文化自信与红色基因同频共振的万丈光芒。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高畅 刘语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4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