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与“乡村振兴”政策的双重指引下,河北中医药大学“椒香针艾行”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以专业知识为支撑,致力于推动中医药知识下沉基层,将健康服务与助农实践有机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中医药力量。为创新探索“中医药健康旅游”模式,实践团聚焦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养生体验一体化发展,提出“文旅融合+康养赋能”的旅游康养新路径,助力中医药智慧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更大效能。实践团以“青砭通椒络,银针护民生”为抓手,将中医药专业知识与地方特色产业创新结合,在河北香辛调味品有限公司的浓郁椒香中,用心谱写守护劳动者健康、传播中医药智慧、赋能产业振兴的精彩篇章。
承载着传承中医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河北中医药大学“椒香针艾行”实践团于7月22日下午顺利抵达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就后续志愿服务内容开展了系统的技能培训,并进行了详细的规划部署,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7 月 23 日清晨,实践队队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指导老师冯小乐、赵艳华和望都县团委的带领下,同学们深入河北香辛调味品有限公司开展实地调研与前期对接工作,为后续志愿服务的精准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式迈出了本次志愿服务的关键第一步。
探秘椒香:挖掘药食同源金钥匙
当盛夏的炽热撞上青春的热忱,实践队首站深入望都县赵庄镇赵庄村河北香辛调味品有限公司车间,于浓郁椒香中探产业脉络。在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详细了解了辣椒产品对外贸易的流程与规模,实地见识了自动化磨椒设备的高效运转,切身感受到地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科技力量。队员们立足中医药专业视角,聚焦辣椒药食同源的独特价值,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建设性思路,建议可将辣椒驱寒、开胃、止痛等功效深度融入现代食品开发中,研发新型辣椒衍生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为提升地方产业价值贡献智慧力量。
实操服务:送上健康及时雨
7月23 日上午,实践团聚焦椒农在车间辣椒加工工作中的健康需求。鉴于椒农在作业过程中,常因辣椒素刺激出现鼻塞流涕、皮肤红肿瘙痒、肩颈疼痛等职业病问题,实践团迅速行动,运用“刮痧”“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椒农送上健康“及时雨”。针对暑湿天气与呛鼻车间环境导致的身体不适,队员们手持刮痧板,为患有鼻塞流涕等职业病的工人精准刮拭相关穴位与经络,消弭疲劳,实现“痧”出健康的良好效果;面对肩背僵硬的工人,队员们运用专业推拿手法,细致揉捏紧张肌肉,缓解身体的紧张与疲劳,让肌肉“重启”恢复活力,以妙手为工人解“压”;服务过程中,队员们还同步科普养生保健常识,积极宣传针灸疗法,让“银针护民生”的理念落到实处,切实传递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让中医药文化在基层一线得到有效发扬。
深入望都:立足药食同源,擘画椒旅融合
在与望都县文化和广电旅游局沈增良同志的座谈交流中,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尧母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望都辣椒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基于扎实的前期调研和对中医“药食同源”理论的深刻理解,实践团成员大胆创新,提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辣椒康养之旅”构想。该方案以“以椒为媒,结缘中医,广迎宾客”为核心理念,旨在将望都丰富的辣椒元素深度融入中医药康养体验。计划开发包括辣椒主题养生膳食、以辣椒为主要成分的泡脚包、结合辣椒特性的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建议等特色产品和服务,打造独一无二的中医药文旅融合品牌。从调味品、食品到保健品的转变,辣椒的价值被不断挖掘和延伸。沈增良同志对这一跨界融合的创新思路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新思路!将我们望都的辣椒与中医药康养、旅游业紧密结合,不仅突出了地方特色,也开辟了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辣博寻访:溯源椒史,储备素材
在望都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望都县辣椒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史料和展品,生动呈现了望都辣椒从明初引种至今600余年的辉煌种植史。队员们更是被琳琅满目的现代辣椒深加工产品所震撼。这次沉浸式的探访,让队员们对“中国辣椒之都”的产业魅力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后续设计开发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辣椒康养”产品积累了宝贵的素材与灵感。
此次“椒香针艾行”望都实践活动,成功地将望都的尧母文化、辣椒特色产业与中医药专业资源进行了巧妙的串联与融合。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将课堂所学的中医药专业知识精准对接地方发展的实际需求,不仅能够延伸地方特色产业链条、创新文旅产品形态,更为望都县打造“辣都康养”这一崭新名片注入了强劲的“中医智慧”动能。“椒香针艾行”实践团以青春之智和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医药人的责任与担当,在产业与健康共融的实践里谱写青砭银针护民生,岐黄薪火永相传绚丽的华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桑紫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桑紫微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