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初,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墩墩鹅“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由学院团干梁司业,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获得者、“粤菜师傅”黄立飞,思政教师高玉虎带队,组织14名学生走进三墩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扩大三墩碌鹅非遗工艺影响力,推动其标准化生产与预制菜量产,提升村集体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自2025年5月结对起,突击队紧扣三墩村发展需求,以“提升三墩碌鹅生产工艺”为主线、“讲好三墩鹅故事”为支线,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破圈”发展路径。本次“三下乡”活动更明确以“溯源-见证-破圈”为行动路线,有序推进实践工作。
一、“溯源”三墩碌鹅,筑牢工艺提升根基
突击队深入三墩村马冈鹅养殖场,实地考察养殖模式与生长特性,细致调研生长周期、核心食性等关键信息,清晰勾勒出马冈鹅作为三墩碌鹅核心原料的独特优势,为后续三墩碌鹅预制菜研发奠定基础。
图为突击队成员走访马冈鹅养殖场
同时,与村委及退休老干部开展12余次座谈,倾听三墩碌鹅宴席的旧时记忆、传承人秘诀等烟火故事,深入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发展现状。这些带着温度的乡音往事,让队员们理清了三墩碌鹅从农家餐桌到非遗名录的脉络,捕捉到其中承载的乡土情感,为品牌打造积累了丰富内容素材。
图为突击队全体成员参与项目座谈会
二、“见证”非遗工艺,找准价值挖掘方向
为深挖三墩碌鹅价值,突击队专访民众三墩碌鹅传统烹饪技艺非遗传承人高丽琴女士,系统了解工艺传承背景、核心技法及对村庄的现实意义;还走进村巷、围坐餐桌,与52余名村民、食客交流,收集大量真实反馈。从“家常手艺”到“破圈美食”、从“儿时味道”到“非遗工艺”的转变,不仅为工艺优化指明方向,也为“讲好三墩碌鹅故事”提供了具体载体。
图为指导老师与突击队成员展开讨论
三、“破圈”传播赋能,推动价值转化为产业动能
突击队以文字和影像为媒介,拍摄鹅场养殖基地、多家碌鹅餐厅等12+个特色场景,形成345+段视频素材(总时长160+分钟)、600+张高清图片的资源库,生动呈现三墩碌鹅的工艺特色与人文内涵。目前,“讲好三墩碌鹅故事”系列前三部已完成,相关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传播,累计推文阅读量3000+、短视频播放量5000+,并获民众发布、三墩村党群服务中心、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账号转载,为后续品牌打造积累文化IP素材。
图为突击队成员拍摄宣传视频
突击队队长表示,后续将围绕两大方向发力:一是助力三墩村深化生产工艺改良,推动传统制作流程标准化、高效化升级;二是重点研发3-4款以三墩碌鹅为核心的预制菜产品,协助村委搭建电商销售平台。项目成熟后,预计带动村集体年收入提升10%-20%,提供包装、仓储、电商运营等30+个就业岗位,切实为村集体增收赋能。
图为墩墩鹅青年突击队合照
此次三墩村之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墩墩鹅青年突击队为三墩碌鹅的非遗传承与产业升级注入了青春动能。从摸清工艺脉络到挖掘文化价值,从积累传播素材到规划发展路径,每一步实践都紧扣乡村振兴的需求,既让青年学子在田间地头锤炼了本领,更让三墩碌鹅的烟火故事有了更广阔的传播舞台。接下来,突击队将带着实践中收获的经验与思考,持续深耕工艺标准化、预制菜研发与电商平台搭建,用专业知识衔接乡土资源,让非遗技艺在产业化道路上焕发新活力,让青春力量真正转化为村集体增收的实效,为三墩村的振兴之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讯员:梁司业 李江霞)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江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江霞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