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欧炳源、曾爱琳、王燕桃)当公庄茶山的晨雾浸润茶尖,当柑橘果皮的清香邂逅传统茶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天胶之膜实践队”的青春足迹,在惠州博罗公庄的山水间写下生动注脚。实践队以茶为媒,以果皮为引,让传统智慧在创新土壤里生根发芽。
▲图为惠州公庄山茶茶园
实践队了解荔枝木火中的匠心
公庄的茶山上,阿姨正以指尖轻叩茶枝。她指腹抵住芽尖下方半寸,手腕微旋便折下带着雾气的茶叶,篮子里的茶叶已堆起小丘,每颗芽头都挺着完整的叶脉——这是三十年练就的分寸,指甲若稍重些,芽身便会留下瘀痕,揉捻时就失了筋骨。
▲图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健康学院三下乡实践队队员与茶园阿姨进行采茶技巧沟通
当篮子里的鲜叶攒够了分量,便沿着山路送往山里的炒茶坊、公庄绿茶的清香,藏于荔枝木余烬。炒茶老板三十年坚守传统工艺,坚信 “煤气炒的茶缺了本身的味道”。他以荔枝木的余碳唤茶甘醇,凭“手感”控火温,诠释着“顺时应物”的哲学。这份坚守不是固执,而是将时光熬成经验,让每道工序刻满对传统的敬畏,让茶叶记住山间滋味与火温的匠心。
▲图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健康学院三下乡实践队队员与炒茶老板进行交谈
▲图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健康学院三下乡实践队队员与炒茶老板了解荔枝木的选择
实践队开展柑橘果皮里的创新课堂
带着茶园里汲取的养分,实践队走进惠州公庄獭子社区,一场柑橘与茶叶的“相遇”就此展开。队员们摆上绿茶、红茶与晒干的柑橘果皮。
▲图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健康学院三下乡实践队队员正在将茶叶摆放整齐
从茶多酚的助消化功效,到果皮的维C价值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知识在问答间流淌,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发现的光芒。
▲图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健康学院三下乡实践队队员正在讲解柑橘皮与茶叶之间的搭配
▲图为小朋友们积极举手进行回答
跟随这份探索的热乎劲儿,实践队队员捧着盖碗教孩子们识茶具、学礼仪:“给长辈敬茶要双手端杯,这是藏在茶里的感恩。”
▲图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健康学院三下乡实践队队员正在进行茶具使用演示
话音未落,孩子们便捧起茶杯,稚嫩的 “请喝茶” 在空气中回荡,茶礼仪在悄然传承。
▲图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健康学院三下乡实践队队员与小朋友一同为老师敬茶
亲手制作的柑橘果皮茶包,让 “环保” 二字从课本里走出来,更从概念变成了可触摸的实践。
▲图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健康学院三下乡实践队队员与小朋友一同制作茶包
从茶园“坚守”到社区“创新”,食品健康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天胶之膜实践队”用青春奏响传统与现代的乐章。正如荔枝木炒的茶叶有山间的气息,柑橘果皮制作的茶包有生活的芬芳。
▲图为此次活动的合照
青年学子坚信,播撒环保理念、传承匠心精神,是对“乡村振兴”的生动诠释,也是以青年学子自身力量助力乡村发展的有力实践。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欧炳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欧炳源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