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周宛芸) 为响应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伟大号召,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艺术点亮乡村 共绘振兴画卷”实践团的学子们怀揣着对乡村的热爱与对实践的热忱,于7月2日至7月8日前往郎溪县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艺术创作,美化乡村环境,传播优秀文化,为乡村振兴增添文化魅力。

▲图为实践团出发前在校大门口的合照

7月2日,实践团成员们带着期待集结出发。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大家在学校门口拍下出征合照,随后前往巢湖东站,乘坐高铁奔赴郎溪。7月3日,实践团正式与新和村见面。在郎溪县政府安排的车辆护送下,成员们聆听着司机师傅对郎溪风土人情的介绍,感受着这座小城的独特韵味。村书记在会议室里热情接待了大家,从非遗手工艺品到特色农产品,从村庄历史到振兴新貌,他的介绍让成员们对新和村有了全面了解,那句“希望你们的画笔,能让新和村的美被更多人看见”更是让大家充满动力。

▲图为实践团到达新和村的合照

在主任的带领下,成员们找到了三面适合创作的墙面。实践团抵达地点后,迅速投入工作。在前期调研中,团队深入了解当地人文风貌、乡村特色,结合村民需求与乡村发展规划,精心设计墙绘方案。从选定主题、构思草图以及绘制,每一步都融入对乡村振兴的思考,力求让墙绘既具有艺术美感,又能传递乡村文化温度,最终确定岳飞、幸福老年生活、快乐童年主题墙绘。

▲图为村干部带领实践团了解乡村建设并挑选墙面绘图

7月4日凌晨四点多,成员们便起床收拾画具,五点准时出发。抵达绘制地点后,大家迅速投入工作,有的勾勒轮廓,有的构思细节。随着太阳升高,气温渐热,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大家丝毫没有懈怠,专注地将脑海中的画面呈现在墙面上。上午八点多,因烈日难耐暂作休息时,看着初具雏形的作品,成员们心中满是成就感。

7月5日,成员们更早出发,五点抵达新和村时,恰逢壮丽的日出,橙红的光芒染红天空,让大家备受震撼。带着这份美好,团队开启了当天的攻坚任务——完成所有墙绘。成员们分工协作,有的擅长勾勒轮廓,有的专注填充色彩,在烈日下相互鼓励、坚守岗位。当最后一笔落下,原本平凡的墙壁变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画卷,生动的图案与鲜艳的色彩让墙面重焕生机。创作过程中,实践团还积极与当地村民、村干部互动交流。村民们主动分享乡村发展故事;村干部为其介绍乡村建设规划,为墙绘融入本土元素提供建议。这种双向交流,不仅让墙绘成为乡村新风貌新景象,更是成为连接高校学子与乡村的情感纽带,传递青春助力乡村的温暖信号。

▲图为实践团成员墙绘作品展示

7月7日,实践团来到儿童服务站,与孩子们共度创作时光。上午,实践团成员们教孩子们在画纸上画太阳和云朵,当告知要去外面画墙绘时,孩子们兴奋地冲到院子里。墙角的灰白墙面成了新的画布,孩子们蘸着各色颜料按手印,不一会儿,墙根就像开满了“小手花”。中午稍作休息后,下午两点半,大家顶着烈日回到教室辅导孩子们写暑假作业,教室里铅笔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格外悦耳。四点后,阳光柔和了许多,大家又回到墙下,和孩子们一起完成创作。孩子们踮脚给云朵涂颜色,成员们帮忙修正图案,颜料蹭到袖口、鞋子沾了泥点都不在意。当作品完成时,墙上的太阳对着小手印微笑,云朵旁飘着孩子们歪歪扭扭的名字,充满了童真与活力。

▲图为服务站的小朋友正在进行墙绘

此次墙绘实践,是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子践行“艺术点亮乡村 共绘振兴画卷”的生动尝试。此次三下乡之旅,对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宝贵的经历。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沟通与配合,在烈日下的坚持中磨砺了意志,在看到墙面焕新与孩子们的笑容时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这段用画笔描绘乡村美景、用爱心陪伴孩童成长的时光,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意义,也让他们更加明白作为大学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经历与感悟,继续用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宛芸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使用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周宛芸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3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