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廖妍钰 郭颜 林娟)当福建的蝉鸣遇上新疆的好奇,当显微镜下的花粉遇见巧手捏制的银耳……一场以菌菇为纽带的科学探秘,让相隔千里的童心在微观世界里碰撞出友谊的火花!

7月17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启明星"闽疆融情筑梦实践队在福清市展开“微观世界,菌菇探秘”主题活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菌菇模型制作,让福建与新疆两地的小朋友们在微观视界里发现科学的魅力,在协作交流中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活动伊始,实践队队员们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科优势,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特色,精心设计了两套科普展板,以生动易懂的方式讲解闽疆两地特色食用菌知识。随后,学院银耳食用菌团队的陈利丁老师接过科普“接力棒”,为大家层层揭开银耳生长的奥秘。此外,为了向新疆师生们介绍新疆难得一见的蝉,实践队还邀请了来自福州市仓山小学四年级的朱易同学,担任本次活动的“小老师”,趣味盎然的解说让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格外热烈。

▲图为实践队向小朋友们展示并讲解闽疆特色食用菌

讲解结束后,显微镜观察环节成为了活动的“人气焦点”。在实践队队员的指导下,小朋友们轮流通过显微镜观察乳酸杆菌、草履虫的微观形态,以及百合、玫瑰花粉的精妙结构。这一环节让小朋友们直观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科学的种子就这样悄然播撒在他们的心田。

探索完微观世界,小朋友们带着对食用菌世界的好奇,迫不及待地拿起轻粘土动手制作银耳模型。制作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一边指导制作技巧,一边细致讲解银耳的外观特征,还介绍了菌棒培育银耳的作用。小朋友们不时对照桌上摆放的新鲜银耳观察模仿,手里捏着粘土,嘴里还交流着制作心得,分享着生活里和食用菌相关的小见闻。

▲图为实践队带领小朋友们开展显微镜观察和手工制作

活动尾声,孩子们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食用菌作品,实践队还特邀新疆的老师结合作品的创意与写实角度进行评选。这些作品不仅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成果,更成为闽疆少年友谊的见证。

不同的地域文化就像不同种类的菌菇,各有风味,却能在同一片土地上和谐生长。在这场以菌菇为媒的科学实践中,小朋友们收获的不止是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更在创作与分享中收获了一份跨越山海的珍贵友谊。

▲图为实践队活动合影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启明星”闽疆融情筑梦实践队用专业所长搭建起的,正是这样一座连接科学与友谊、跨越山海、连接心灵的桥梁。实践队以菌菇为纽带,把严谨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小朋友们能触摸的温暖,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趣味互动里自然生长。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廖妍钰 郭颜 林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廖妍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