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任夏楠、李俊秀)在教育的广袤田野上,每一份知识的播撒都可能孕育出希望的参天大树。近日,安徽工程大学“志·青春”支教队奔赴亳州市涡阳县王大楼中学,开启了一场充满爱与智慧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知识为炬,为乡村孩子点亮求知征途,让教育的火种在夏日课堂悄然传递。
图为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王大楼中学。(李俊秀·供图)
诗韵润童心,诗意满校园
在涡阳县王大楼中学的暑期课堂上,语文老师李俊秀的诗歌课宛如一阵春风,吹开了孩子们心中诗歌的花朵。她精心挑选《繁星》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课堂上,她特别挑选了王腾腾、王文博、孙熠晨三位同学组成“小小朗诵团”,耐心示范“如星星闪烁般轻柔”的朗读语气。活泼的王腾腾声音清亮,腼腆的王文博渐入佳境,认真的孙熠晨字正腔圆,三人的诵读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曲美妙的乐章,赢得了全班的阵阵掌声。下课后,三位小同学主动提出想加动作再读,对诗歌的热情溢于言表。这堂诗歌课不仅让孩子们爱上了《繁星》,更让三位“小朗诵家”成了班级焦点,为乡村校园增添了一抹诗意的色彩。
图为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王大楼中学王文博、王腾腾、孙熠晨正在语文课上背诵繁星。(李俊秀·供图)
分级启智思,教学显成效
英语老师任夏楠在涡阳县王大楼中学推行分级英语教学,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量体裁衣”,打造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案。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她从26个字母入手,运用卡通形象、儿歌和手势教学,辅以简单日常用语,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她通过单词卡片、趣味游戏强化单词积累,并开展默写练习,使平均单词掌握量提升近30%。五六年级则侧重课文阅读与句型运用,以“英语小剧场”和听写巩固知识,重点句型听写正确率超75%。这种“量体裁衣”的教学方式,让各年级学生都能高效学习,深受师生好评。
图为安徽工程大学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团队队员任夏楠正在上英语课。(李俊秀·供图)
清歌颂未来,旋律传希望
音乐老师黄山峰的课堂是一首充满希望的歌。在没有乐器的情况下,他以拍手定节奏、哼唱带旋律,逐句教唱《明天会更好》。他耐心指导跑调的学生,鼓励大家用声音传递情感。课堂尾声,全班齐唱,那清澈的歌声里满是对未来的期盼,让希望的旋律在校园中久久回荡。
图为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王大楼中学一二年级的同学正在音乐课上集体合唱《明天会更好》。(张子俊·供图)
巧手绘童心,创意绽光芒
美术老师朱清涛的课堂宛如一个“创意工坊”。他引导孩子们用废旧报纸做手工、用石头画卡通画,还带着大家临摹家乡的老房子。他告诉孩子们:“身边的一切都能当画画的素材。”在他的启发下,孩子们的创意如泉涌,一件件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作品渐渐摆满了教室角落,韩梦雪小朋友的彩虹作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图为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王大楼中学二年级韩梦雪正在画名为彩虹的作品。(张子俊·供图)
故事活历史,趣味引求知
历史老师曾博文是一位讲“活”历史的大师。他不讲枯燥的年代和事件,而是给孩子们讲岳飞抗金、郑和下西洋、七七事变等生动的故事,还带着大家制作简易的历史人物卡片。“原来历史这么有趣!”不少孩子课后追着他问更多故事,历史的魅力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绽放。
图为安徽工程大学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团队队员曾博文正在给五六年级讲述七七事变。(张子俊·供图)
AI启新知,童趣满操场
张子俊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黑板上有“AI(artificialintelligence)”等相关板书,列举了生活里像“siri、智能音响、豆包、DeepSeek”等AI应用,还讲解了人工智能“接收、检索信息,会学习模仿,让机器像人一样”的特点,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AI知识呢。
图为安徽工程大学第十季志·青春团队队员张子俊正在给五六年级学生讲述什么是人工智能。(张子俊·供图)
形体润美育,风姿入眼眸
在三下乡活动的课堂上,形体课正以独特方式展开。一台笔记本电脑成为知识窗口,屏幕里,模特优雅迈步,华服在光影下流转。同学们自发围站,或侧耳、或凝视,眼神里满是好奇与向往。他们从屏幕中感受形体之美——模特的步态、身姿,服饰与体态融合的韵味,都化作美育养分,悄然浸润心灵。这不是简单的观看,而是一场跨越空间的形体启蒙,让乡村学生触摸到艺术与美的边界,在他们心底种下对优雅形体、对艺术感知的种子,助力青春在美育滋养中拔节生长,也让三下乡的知识传递,有了更灵动的美育注脚。
在三下乡实践活动里,服装表演专业的学子周科宇化身“形体导师”,为乡村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开启走秀奇妙之旅。他以专业为笔,在乡村课堂书写实践篇章。从基础站姿教起,让孩子们学会挺直腰背、舒展肩颈,塑造挺拔体态;指导步伐时,专注于步幅大小、节奏把控,带着孩子们反复练习,从磕磕绊绊到稳步生风;传授眼神交流技巧,鼓励孩子们用自信目光传递情绪。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弯腰、示范、纠正,耐心浇灌着乡村孩子对时尚走秀的好奇种子,让艺术的星火,在质朴的校园里悄然点亮,也让专业所学,在助力孩子成长中绽放别样光彩。
图为安徽工程大学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团队队员周科宇正在给五六年级上形体课。(张子俊·供图)体育绽活力,童趣满操场
“三下乡”活动中,乡村校园操场迎来特别的体育课。阳光铺满草地,孩子们挣脱课业,或两两追逐,或结伴游戏,笑声在校园飘荡。老旧教学楼见证着纯粹快乐,这堂体育课释放孩子天性,传递关怀,为童年添彩。
图为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王大楼中学体育课三四年纪的学生在操场上训练跑步。(张子俊·供图) 安徽工程大学“志·青春”支教队的老师们,以知识为舟、热爱为帆,载着孩子们驶向广阔天地。他们用一堂堂别出心裁的课,让知识变成了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快乐,让乡村教育绽出别样光彩,也让青春在奉献中写下了最动人的注脚。在王大楼中学的教室里,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成了孩子们眼中亲切的“大朋友”。相信在这场爱与智慧的传递中,乡村孩子们的未来将如璀璨星辰,闪耀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为安徽工程大学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团队于王大楼中学门口与校长合影。(张子俊供图)
(撰稿:任夏楠 李俊秀 图片:张子俊 李俊秀)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任夏楠,李俊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俊秀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