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韵乡振调研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聚焦“科技赋能农业特色产业”主题,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深入农业园区开展政府座谈、产业调研与民生走访,为黄河流域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注入西农智慧。
图为调研队伍与龙居镇农业办工作人员交流。(王琛 曹荣麟 冀欣源 任心齐供图)
上午,实践团队赴山东省东营市龙居镇农业农村局开展座谈交流。农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向团队详细介绍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重点介绍大棚建设补贴、技术支持及销售渠道扩展等政策。调研团队在与农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交谈中了解到当地特色产业的相关数据、发展状况和潜力;同时政府以政策扶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人员就业。
图为麻湾西瓜产业园工作人员在种植大棚为调研队讲解。(王琛 曹荣麟 冀欣源 任心齐供图)
科技助力产业兴 技术解决瓜果疾
下午,队伍前往麻湾西瓜产业园进行考察实习。产业园计划建设集中科技展示区,包含无土栽培、施肥机、套种、种质保存等。经实地勘察,了解到当地支柱产业麻湾西瓜以“甜度高、豆浆肥”著称——底肥采用发酵大豆,被誉“喝豆浆长大的西瓜”。但仍面临夏季昼夜温差不足导致口感不佳、病虫害防治低效等难题,且自动化程度低,依赖手动打棚、人工授粉、病虫害人工筛查等。“熏药打药效果差,甚至要拔苗止损。”园区技术员说到。针对痛点,团队结合专业优势提出建议方案:利用小果开发腌制加工品,避免直接废弃,降低产业风险。
黄河肥土沃瓜果 生态经济相结合
通过考察调研,队伍了解到产业园的土地条件是由黄河冲击形成,土壤略贫瘠,需辅以人工施肥,以水溶肥为主,种植时辅以有机肥、复合肥,可以有效助力产业园大棚经济蓬勃发展。该地土壤呈微碱性,适合种植瓜果;每季只需进行杀虫杀菌等预处理,无需盐碱地中和。产业园在根据黄河流域的特色环境基础上发展特色瓜果产业,通过网络销售开展直播推广、举办麻湾西瓜推介会以吸引外地游客;发展采摘园项目,支持游客现场采摘。产业依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而发展,通过网络新兴模式进行宣传推广,体现生态与经济、产业良性结合发展。
图为产业园大棚内种植情况。(王琛 曹荣麟 冀欣源 任心齐供图)
大棚架起增收桥 产业绘就民生图
在种植大棚内,团队见证了“吊藤密植”技术——稻壳铺地防草通风,藤蔓悬空保障亩产6000斤。团队与产业园的务工人民的对话交流也触动人心。“日薪100多块,水给烧好了,热热的,管饭,家离这也很近,上下班也有车接送!”来自利津县的工人大娘笑着说道。据悉,园区拥有长期工40余人,高峰期单日用工超200人。龙居镇麻湾西瓜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利用品种优势与品牌效应增收,还带动周围农民就业,增加收入渠道。
校地共绘示范卷 智慧助农启新程
实践尾声,团队依据产业园现有问题与工作人员共商发展路径。基于“半自动化程度低、黄瓜保鲜难、病虫害控制不当”等瓶颈,队员提出建议:“产业园区可以与高校、研究所合作,完善植株检测系统,采用生物防治等新型防治手段。同时针对次品瓜开发再利用途径,减少浪费,增加收入途径”。该建议被产业园工作人员当场认可采纳。
图为河韵乡振调研队合照。(王琛 曹荣麟 冀欣源 任心齐供图)
调研队深入剖析龙居镇瓜果产业生态链,瓜果腌制加工、园区与高校合作打造实习研学平台等方案,助力黄河流域产业地特色发展。科技赋能需嫁接生态本底,让"喝豆浆的西瓜"与自然条件、科技技术协同发力,方能实现"产业增值、农民增收、生态增效"三重目标。
(通讯员 郑淑文)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淑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淑文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