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汤一凡)为 践行服务“三农”使命,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2025年7月17日至21日,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鸡”智创绿砚山兴农实践团一行5人,在朱俊红老师全程带队及赵素梅老师远程指导下,深入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开展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红色教育、产业调研、文化体验、市场分析多维融合,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育人课。

红色基因铸魂,汲取奋进力量

7月17日,团队首站抵达文山州红色文化展示馆与文山州博物馆。在珍贵的史料与文物前,队员们系统学习了文山州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参观结束后,团队围绕“传承红色精神,担当强农使命”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深刻感悟先辈奋斗精神对新时代农科学子的感召。

对话产业先锋,启迪兴农梦想

18日上午,团队走进云南省文山州云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在陆云董事长的带领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全自动规模化蛋鸡养殖的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模式。随后的座谈会上,陆总深情回顾了其25年扎根一线、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从最初的50只鸡艰难起步,筚路蓝缕,发展至如今年存栏40万只的省级龙头企业规模。他勉励同学们:“农业天地广阔,需要你们用知识和汗水深耕细作,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这份坚守农业、开拓创新的“云砚精神”令队员们深受震撼。

赓续英烈精神,志愿讲解传薪火

18日下午,团队探访中共早期党员、工运先锋王有德故居。面对现场无专业讲解的情况,熟知王有德同志光辉事迹的团队成员彭国峰同学主动请缨,化身临时讲解员,为现场二十余位参观者生动讲述了这位文山骄子的革命生涯与不朽贡献。他声情并茂的讲述,不仅传递了红色故事,更展现了农大学子知史爱党、服务社会的担当。

体验民族盛会,感知乡土脉动

7月19日,正值彝族火把节。团队融入砚山当地盛大的节日庆典,亲身感受了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与歌舞文化。熊熊燃烧的篝火、热情奔放的舞蹈、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让同学们直观体会到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当地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氛围。

聚焦产业一线,把脉市场前沿

为深化专业认知,服务产业发展,团队于20日深入砚山县农贸市场及商超,通过走访商户、随机采访消费者等形式,围绕鸡蛋供需状况、消费偏好、价格波动等开展专题市场调研,收集一手数据,为后续形成专业建议奠定基础。

总结凝练收获,矢志强农兴农

7月21日,实践进入尾声。团队成员集中梳理实践资料,围绕数日所见所闻、所思所学展开深度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此次砚山之行,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视野的开拓、能力的锤炼。从红色教育中坚定了信仰,从产业标杆中看到了方向,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了养分,从市场调研中感知了需求。

指导老师朱俊红总结道:“此次‘三下乡’,同学们将课堂所学与乡村实际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深化了知农爱农的情怀,提升了学农为农的能力。特别是陆总的创业故事和王有德烈士的精神,是两堂无比珍贵的思政大课。希望同学们以此为新起点,将感悟转化为动力,立志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卓越农牧人才。”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引导动科学子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强化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展现了云南农大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也为校地、校企合作搭建了有益桥梁。团队形成的调研报告与实践心得,将为学院人才培养和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汤一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汤一凡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