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丁玉婷、黄恬恬、刘兴倩)为引领青年学生厚植爱农情怀、锤炼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2025年6月28日至7月2日,该团队深入烈山区古饶镇,围绕“艾草产业助农、红色研学赋能”主题,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研、生产体验及直播推广等方式开展社会实践。团队通过问卷调查、生产实践、直播推广、场地勘察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艾草产业发展与红色资源分布,积极探索“文旅农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以青春力量响应国家战略,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实践团在艾乡工坊前留念合影
实践团聚焦艾草产业核心议题,在古饶艾乡工坊及周边村落发放150份有效问卷。团队发现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产业链条较短,多数农户仍停留在艾草初加工阶段;电商赋能成效甚微,未形成完整体系;生产标准化程度不足,制约产品附加值提升。为破解难题,成员们在加工车间驻点调研,详细记录分拣、烘干、包装等环节的技术,并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参与艾条填充、足浴包分装等工序,直观感受生产流程中的堵点痛点。
图为艾乡工坊负责人为团队成员讲解工坊发展历史
针对销售困局,团队创新开展"红色文化+特色产品"直播实践。在艾乡工坊直播间,成员精心设计产品矩阵,重点推介具有安神助眠功能的艾柱、祛湿保健功效的足浴包等款产品。更具突破性的是叙事创新——将艾草功效与本地红色记忆深度融合,通过讲述淮海战役支前模范村的感人故事,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赋能模式成效显著,直播活动吸引众多网友关注,单场吸引2.2万次点赞,初步验证了"红色溢价"的市场潜力。同时前往相山公园进行线下商品售卖,在与购买者“面对面”的交流中传递产品价值。
图为艾乡工坊负责人为团队成员讲解工坊发展历史
在研学路线开发方面,团队同步取得重要进展。在草庙纪念馆,成员们梳理了华东野战军草庙纪念场馆历史背景与展陈内容。在星空田园景区,团队勘察生态种植区与田园步道后,规划出“艾草采摘体验”“生态农业科普讲解”等研学环节,初步确定“红色历史+艾草技艺+生态农业”三大主题研学路线框架,更配套形成了兼具科学性与实操性的活动执行方案与安全应急预案,,让抗战老区的历史记忆在研学实践中焕发时代生机,助力特色产业在文旅融合中拓宽增收渠道,真正实现以文化赋能产业、以教育激活乡村的发展目标。
图为华北野战军指挥部草庙纪念馆
图为星空田园景区
针对调研发现的政企农协同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调研团队提出分阶段解决方案:短期聚焦数字赋能,巩固网络平台宣传与销售路径,推动新技术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中期着眼研学课程开发,联合高校设计推出"红色艾草"系列研学课程;长期谋划机制创新,推动成立区域性艾草产业与红色研学合作组织,对接电商平台设立地理标志产品专区。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以“小切口”切入乡村振兴“大课题”,既验证了特色农业扶持、红色文化传承等政策在基层的落地成效,更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化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认知。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古饶镇需求,联动高校资源完善研学课程设计、升级电商助农模式,助力“红色文化+绿色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青春动能。
文字:黄恬恬、刘兴倩、丁玉婷
图源:刘兴倩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丁玉婷、黄恬恬、刘兴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玉婷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