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助力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近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工学院“匠心塑泥韵,传非遗之声”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镇江西津渡太平泥叫叫传承点开展了深度文化体验与学习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亲身实践,增进青年一代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泥叫叫的认识与情感,探索其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播新路径。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系统学习了太平泥叫叫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其在民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传承点资深匠人的悉心指导下,实践队员完整参与了太平泥叫叫的制作全流程,队员们深入学习并实践了核心的捏塑技艺:运用揉、捏、搓、刻等手法,将湿润的陶土塑造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动物或人物雏形。随后,团队成员还围绕太平泥叫叫的当代应用、市场推广及数字化传播等议题,与传承人进行了深入访谈与交流,收集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匠人特别强调了“形准、体实、神似”三要素,这是赋予泥坯生命力的核心,以及开孔定音环节,需要精准掌握吹孔与音孔的位置、大小及角度,极其考验制作人的经验,制作完成的泥坯还需经历数日自然阴干,最终在传承点特设的窑炉中,经过精确控温的烧制过程,泥坯在窑火中发生“窑变”,呈现出质朴而深沉的陶器本色。
本次“匠心塑泥韵,传非遗之声”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手工艺的沉浸式体验,更是一次生动的文化传承教育。青年学子们通过亲手制作,深刻体会到太平泥叫叫所承载的匠心精神与地域文化特色,提升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队成员们表示,后续将继续整理实践成果,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并探索设计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文创产品方案,以实际行动为太平泥叫叫这一古老非遗技艺注入新的时代活力,让泥哨之韵长久回响。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蒋妮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妮珊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