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紫金晓梦”南京大屠杀史实传播与和平教育实践团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宗旨,于7月开展了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实践团立足专业优势,确立了“三个一”实践目标:打造一支宣讲团队,构建一套传播体系,培育一批和平使者。团队成员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基层,通过返家乡、进社区、入校园等形式,以沉浸式宣讲、互动式教育、新媒体传播等多种方式,将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与和平发展理念有机融合,着力提升青少年历史认知教育的实效性,为培养新时代具有历史责任感与和平使命感的青年一代播撒思想火种。

▲图为“紫金晓梦”南京大屠杀史实传播与和平教育实践团部分成员合影


7月初,实践团成员结合往年宣讲经验与专业知识,对和平一课的宣讲内容与形式进行了更新升级:新增防空警报互动体验、整合最新历史史料、设计“历史与现实”关联环节,让“和平教育”既扎根历史土壤,又贴近青少年生活。此外,本次宣讲对象涵盖低龄儿童和小初高青少年,团队成员根据不同对象的年龄特点灵活调整宣讲侧重,让每一场宣讲都精准触达受众内心。

南京市土桥社区宣讲“历史一课”

在南京市土桥社区,田崇颖、田昕冉担任宣讲员,面向社区低龄儿童开展宣讲。他们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孩子们了解“九一八事变”与南京大屠杀。考虑到儿童认知特点,宣讲员们避开了血腥细节,将重点放在铭记历史与珍爱和平上。当一个男孩提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田崇颖顺势解读国家公祭日的意义:“纪念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让30万遇难同胞的牺牲,成为我们守护和平的警钟。”随后,孩子们在带领下跟读《和平宣言》选段,并用画笔在明信片上描绘“和平的样子”——孩子们有的画白鸽飞过南京城墙,有的画不同肤色的孩子手拉手……稚嫩的笔触画出了对和平与安宁的珍惜。

▲图为团队成员田崇颖与南京土桥社区同学合影

▲图为团队成员田崇颖在南京土桥社区进行宣传“历史一课”

▲图为南京土桥社区同学书写明信片

▲图为南京土桥社区同学们的明信片


南京市长阳花园社区宣讲“历史一课”

在南京市鼓楼区长阳花园社区,段舒皖、郭怡宁以“沉浸式历史感知”为特色面向社区小学生开展宣讲。郭怡宁先播放了一段防空警报录音,多数孩子能准确说出“这是12月13日和9月18日会响起的声音”。随后,孩子们观看了纪录片《城殇》片段,通过幸存者的讲述与废墟画面,直观感受历史的沉重。活动尾声,孩子们在明信片上写下“愿世界没有战争”“好好学习保卫祖国”等寄语,字里行间是对这段历史的初认知,更是对未来的朴素承诺。

▲图为团队成员郭怡宁、段舒皖与南京长阳花园社区同学合影


如皋市第二中学宣讲“历史一课”

在如皋市第二中学,冒林钰回到母校为高一军训新生带来一场“历史与青春”的对话。她以防空警报切入,详解“1937年12月13日”的沉重含义:“当时每12秒就有一位同胞遇难,30万生命消逝在战火中。”随后,她向学生们展示了日军永井阵中日记、写真帖藏照等新史料,让“战争残酷”不再是抽象概念。宣讲中,她巧妙将军训与历史关联:“你们在烈日下踢正步的坚持,与当年为民族奋战的先辈咬牙坚守的精神一脉相承——和平从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靠一代代人的坚韧守护。”活动最后,全体新生起立跟读《和平宣言》,铿锵誓言与军训口号交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信念深植心间,青春的承诺与历史的记忆产生深刻共鸣。

▲图为如皋市第二中学同学观看《城殇》

图为如皋市第二中学同学书写明信片

▲图为如皋市第二中学同学合影


“紫金晓梦”和平宣讲团的此次行动既是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接力传递,更是团队“以行动践初心”的生动体现。正如宣讲员们所言:“我们不是历史的‘复读机’,而是和平的‘播种人’。”在一次次与青少年的对话中,历史的种子在理解中扎根,和平的嫩芽在承诺中生长,而新时代晓庄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也正随着“紫金草”的芬芳,播向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田昕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昕冉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8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