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何子轩、彭思婷、林诗倩)为积极响应《关于提振江西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实施方案》的号召,7月12日至14日,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寻迹乡旅,游启新章”社会实践队组织开展了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聚焦当地旅游线路进行专项调研。此次实践活动以实地考察为基础,旨在深度挖掘南丰特色文旅资源,为优化旅游线路设计、推动文旅产业升级提供实践支撑,进而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经济活力。
盱江畔的船型聚落奇观——洽湾船形古镇
“莫道洽湾相行远,古镇只等梦归人。”实践队首日探访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洽湾船形古镇,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沿“船形”地貌脉络前行,从古镇“船头”至“船尾”依次探访胡氏宗祠、大夫第、培澜书院等108栋明清古建筑群。调研尾声,实践队一行抵达古镇游客服务中心,与景区管理团队围绕发展现状开展专题讨论,针对旅游设施完善、文化内涵挖掘、游客接待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为古镇可持续发展路径规划提供了实践参考。
图为实践队与古镇负责人讨论问题。谢美玲 供图
文心永续传儒韵——曾巩文化园
南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故乡。实践队队员来到集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曾巩文化园。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队,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主动肩负起曾巩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的责任。既要深入挖掘其“大贤笃志”的精神内核,更要思考如何用年轻化的方式让千年文脉走进当代生活,为地方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指导老师与队员交流。谢美玲 供图
古傩面具舞春秋——南丰傩舞
实践队探访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的南丰傩舞。南丰傩舞距今已有千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践队员们拜访了傩舞传承人叶根明老师,听叶老师二十年传承故事,了解傩舞面具、“哑傩”仪式及先民祈福内涵。随后在叶老师引导下走进石邮古村,于傩舞韵律与古村光影中,读懂传承重量。叶根明老师用数十年的坚守生动印证:对文化的热爱与执着,能让历史的回响穿越时光长河,让古老非遗在当代焕发新生机。
图为叶老师向实践队讲解南丰傩舞的特点。谢美玲 供图
科技重塑千年橘乡——南丰柑橘产业科技示范园
南丰蜜橘栽培始于2300年前的战国时期,核心产区琴城镇的地理环境与传统技艺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科研人才基地,致力于柑橘产业研究数十年的王教授热情接待了实践队成员。谈及产业现状,王教授既自豪于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价值,也客观分析产量与市场的匹配情况。交流过程中,王教授言语间满溢对科研成果的珍视之情,更展现出对橘产业未来发展的深切热忱与长远展望,为实践队了解传统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为实践队员与柑橘产业园王教授合影。谢美玲 供图
此次南丰之行中,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实践队以实地走访为笔、用专业洞察作墨,在盱江两岸的文旅图景中探寻发展密码。南丰的文旅魅力,正在于传统与现代的交响、自然与人文的共鸣。实践队的调研不仅为解码地方文旅生态提供了学术视角,更为推动“桔都”文旅产业焕发新生注入了青春动能。未来,期待更多人走进南丰,于盱江风、蜜橘香、古傩舞中,遇见江西文旅的别样精彩。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何子轩、彭思婷、林诗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子轩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