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鹭岛,热浪中的BRT站台迎来晚高峰的繁忙。7月1日至15日,傍晚5点半至7点,一群身着醒目红马甲的华侨大学学子,准时出现在厦门BRT及地铁换乘枢纽的多个服务岗位上。他们是学院“热心服务基层,共建美丽厦门”暑期实践团的成员。在为期半个月的实践中,同学们利用宝贵的暑期时间,积极投身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一线,将热情与专业融入每一次指引和帮扶,用实际行动为市民乘客的顺畅出行贡献力量,也在服务社会的课堂中收获了别样的成长。
本次暑期BRT志愿服务活动聚焦晚高峰,为青年学子提供了解城市运行、服务基层民众、锤炼能力的实践平台,引导同学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面对紧凑安排和复杂环境,同学们展现出高度责任感与学习能力。因暑期时间分散未大规模线下集中培训,大家提前通过《志愿者岗前培训PPT》等资料,学习BRT线网结构、运营时间、票价规则,掌握地铁与BRT换乘信息,线下也有工作人员指导注意事项。服务地铁厦门北站的同学深入了解地铁换乘点及乘车方式,确保为乘客提供准确指引。
专业规范,践行服务新要求: 本次实践特别强调服务规范。同学们严格遵循负责人提出的 “三要四心五主动”服务工作法,将服务礼仪内化于心。
晚高峰站台,跃动青春身影: 在傍晚熙攘的人潮中,志愿者们的身影活跃而有序:
进出站口的引导者: 耐心协助乘客刷卡、刷码,清晰提示“请在此操作”、“单程票请投入投票口后推杆出站”,遇到票卡问题及时指引“请至票亭窗口处理”。
安全秩序的守护员: 在候车区,时刻关注乘客安全,及时提醒“为了您的安全,请在黄线内排队候车”、“请勿扶靠栏杆”。列车进站时,规范引导“请先下后上,小心脚下”,车门关闭前果断提示“车门即将关闭,请注意安全”。
换乘枢纽的“活地图”: 在地铁厦门北站重点站点,凭借扎实的准备,五指并拢指向线路图,清晰解答乘客关于BRT与地铁换乘的疑问,“您好!您可乘坐快X线到达XX站下车”成为自信的回答。
特殊群体的贴心帮手:主动关注老人、携带大件行李等需要帮助的乘客,一句“站稳扶好”的叮咛伴随着实际的帮扶,传递着关怀。
汗水浇灌,收获实践真知:“乘客一句真诚的‘谢谢’,或是因我们的提醒而避免一次匆忙奔跑,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服务的价值。”实践团成员周凯艳分享道。每天下午5点,值班人员准时在学校南门集合出发。为确保服务顺利开展及人员安全,团队严格执行离校、返校行程报备制度。 抵达站点后,大家迅速投入晚高峰服务工作,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沟通协作和应急处理能力,更磨砺了意志,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他们用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将“三要四心五主动”的服务理念落到了实处。
为期半个月的晚高峰BRT志愿服务圆满结束。华侨大学的学子们,用青春的朝气和踏实的行动,为繁忙的厦门公共交通注入了一股暖流。他们不仅是站台秩序的维护者、安全出行的倡导者,更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青春代言人。这段宝贵的实践经历,必将激励着他们在未来更多地投身社会服务,用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时义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时义千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