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刘翔宇 关炳楠 王东晨) 2025年7月9日,河南科技学院“多维乡途”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新乡市殷庄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村子里的20余名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科普课堂。3D打印各种成品惟妙惟肖、智能机器小车的灵动身影、机器狗随着口令而做出动作……一个个前沿科技成果走进乡村,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科技之窗”。
图为实践队员为小朋友讲解3D打印成品原理
“大家看这个小恐龙,它不是模具做的,是用这台机器一层一层长出来的哦!”实践队员指着展台上的3D打印模型,向孩子们展示着恐龙身上清晰的分层纹路。展台前,五颜六色的钥匙扣、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精致的小乐器等3D打印成品整齐排列,孩子们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触摸着这些打印出来的玩具,不时发出惊叹。在知识课堂上,实践队员们以“打印出来的东西能不能摸”为切入点,用通俗的语言对比:普通打印就像“在平面上画画”,依靠墨水将图案印在纸上;3D打印则是“一层层堆叠”,用特殊材料从无到有“长”出立体模型,比如现场演示制作的小钥匙扣、小动物摆件,都是3D打印的成果。孩子们紧盯着缓缓成型的3D打印模型,眼中充满好奇与期待。随后的知识问答环节更让课堂氛围升温。“3D打印能用巧克力做东西吗?”“普通打印机能打印出玩具车吗?”面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问题,队员们一一解答。
图为实践队员与小朋友进行课堂互动
“小智小智!”“趴下!”“前进!”村委会里回荡着孩子们清脆的指令声。实践团队带来的智能机器狗,正随着孩子们的口令做出精准动作,实践队员们在一旁适时讲解,让乡村孩子在互动中感受科技的奇妙。“大家看,它耳朵里的麦克风能听到声音,大脑里的程序会分辨指令。”实践队员指着机器狗的传感器部位,向围拢的孩子们解释,“就像听到吃饭会走向餐桌,它听到后退就会转身哦。两个小时里,孩子们轮流上前发号施令,机器狗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趴下,每一次精准互动都伴随着雀跃的笑声。志愿者们趁机讲解人工智能、传感器原理知识,用“机器狗的耳朵会听话”“眼睛能避障”等通俗比喻,让抽象的科技概念变得生动易懂。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和讲解,让乡村儿童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在心里种下探索科学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为小朋友讲解机器狗原理
通过这场紧凑而有序的科技科普活动,不仅让的孩子们近距离触摸到科技的奇妙,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探索创新的种子。实践队员们用专业知识与热情互动,架起了城乡科技交流的桥梁,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与科技动能。
撰文 | 刘翔宇
图片 | 李星宇、王子晗
一审 | 刘翔宇
二审 | 关炳楠
三审 | 王东晨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翔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翔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