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远,阻不断闽宁情深。29年来,闽宁之间从单向扶贫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援助到社会事业多领域深度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为延续闽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合作宗旨,7月5日-10日,由援宁福建省科技特派员肖安风教授等带领的集美大学“山海智耘-闽宁科技助农”实践队,积极发挥学术科研优势,前往宁夏多地展科技助农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续写闽宁协作的时代新篇。

产业扶持:构建协同网络,激活产业链条

在银川,实践队与宁夏大学方海田教授团队聚焦宁夏“六特六新六优”产业需求,就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展开深度交流,并就单宁酶在枸杞芽茶加工中的应用达成共识。双方将联合攻关,优化“酶-茶共发酵”工艺,突破枸杞深加工技术瓶颈,为宁夏特色枸杞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固原泾源,实践队与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泾源县政府及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座谈交流。聚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通过“产业链解剖式”研讨,精准把脉从种质资源培育到精深加工的技术短板,为破解产业发展难点提供解决方案。

▲实践队与宁夏大学方海田教授团队交流合影

技术创新:聚焦关键领域,破解技术瓶颈

依托学校在酶制剂技术领域的优势,实践队聚焦生物制剂、马铃薯加工及药食同源中草药三大领域,精准破解当地农业技术难题。在中卫市宁夏乙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实践队与企业围绕微生物发酵技术展开深度对话,让理论与实操无缝衔接;在隆德县闽宁协作产业园及果蔬种植基地,实践队详细了解紫甘蓝、番茄、马铃薯等农产品的种植环境与技术要点,并针对“马铃薯淀粉利用率低”这一痛点现场“把脉开方”,送上《马铃薯高值化利用》技术指南;在泾源县六盘山镇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实践队在听取了企业负责人讲解后,对中药材精深加工、提升产业效益等问题“建言献策”。调研全程,队员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给企业和农户的技术小贴士,字里行间都是跨越山海的牵挂。农户纷纷表示:“技术送到家门口,增收有了新盼头。”

▲与中卫市宁夏乙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交流

▲在固原市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发放技术手册

▲实践队在固原市隆德县果蔬种植基地深入田间调研

人才交流:搭建互动桥梁,注入发展活水

实践队积极搭建闽宁人才交流桥梁,通过双向培训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为产业升级注入人才活水。一方面,依托援宁福建省科技特派团队力量,集美大学学生实习基地和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在多地挂牌,为两地深化长效合作搭建起人才输送与科研创新的双轨通道;另一方面,实践队以“聚焦药食同源产业升级,再续闽宁山海情缘”为题,为当地12家中药材和食品企业开展系列培训。

▲实践队在中卫市宁夏乙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培训

闽宁缘愈深,山海情弥坚。六天的实践,从高校间的智慧碰撞到政府搭建的协作桥梁,从企业里的技术攻坚到田间地头的精准帮扶,集美大学“山海智耘”实践队多维度联动,以实际行动弘扬嘉庚精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山海情深的故事永远流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苏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波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