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赵婉廷负责的“青春筑梦”乡村振兴团,在新开镇党委组织委员周颖,以及张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松的带领下,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乡村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筑梦乡村行,深耕振兴“活”篇章
“青春筑梦”乡村振兴团在新开镇政府集结后,受镇党委组织委员周颖接待并参观镇政府,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随后,团队走进张家村特色种植大棚,目睹盐碱地柿子的良好长势,听种植户介绍得知在此类土地种植需经土壤改良、品种筛选等多道工序,村支书于松“大棚让土地‘活’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的话语,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产业振兴力量,同学们还记录种植模式、请教技巧,上了堂生动的“乡村产业课”。此外,团队在农户带领下深入蟹田探究生态养殖模式,并用两天走访老党员和致富带头人,收集到村民关于河道清理、建小公园、增加农技培训等建议,这些都成为了解乡村的鲜活素材。
青春对话基层,共话振兴并推普
团队与村委干部展开深入访谈,详细了解当地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大棚产业政策扶持及基层治理经验挑战。村支书于松详解振兴蓝图,涵盖规划布局、大棚产业扶持及“村民议事会”治理创新,并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提到党员积极走访解决村民困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寄语大学生扎根基层为家乡助力。此外,针对村民方言沟通障碍,团队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通过一对一拼音教学、生动案例讲解及生活场景对话练习,帮助村民提升普通话能力。
双线行动结实践,惠民清境暖乡村
实践接近尾声,团队兵分两路,高效开展活动。一组成员与于松主任一同走街串巷,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和《乡村振兴惠农政策要点》手册,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医疗补贴、教育扶持等政策,努力确保这些惠民“红利”家喻户晓,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了解并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另一组成员则拿起工具,认真清扫公共区域,同时向村民耐心演示垃圾分类方法,从厨余垃圾到可回收物,手把手地教大家“给垃圾找对家”,为改善乡村环境贡献力量。
从大棚里挥洒的汗水,到农户家中递来的热茶,从村委办公室里的深入畅谈,再到村头巷尾的欢声笑语,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意义。实践结束时,“青春筑梦”团队的学子们整理好实践资料,带着满满的收获与不舍告别了乡村。同学们纷纷表示:“乡村振兴不是纸上的名词,而是大棚里的果实、村民脸上的笑容、干部眼中的坚定。”这份在实践中收获的深刻感悟,终将化为他们前行的动力,让青春在服务乡村的道路上继续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婉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婉廷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