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周如水 管姮雁 向思宇 李新功)当秸秆不再是焚烧的污染物,而是变身环保板材,会碰撞出怎样的绿色奇迹?7月14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竹木“秸”伴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赴湖南省郴州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与产学研合作,探索“秸秆变金”“竹木生金”的发展路径,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入青春动能。
木竹产业是郴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涵盖木竹质人造板、竹材综合加工利用、林化产品深度加工和木竹制浆造纸等领域。实践团紧扣当地产业特色,深入田间地头和企业一线,先后走访了万华生态新材料(郴州)有限公司、郴州中钰竹业、湖南竹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小型木竹企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团队调研了秸秆等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木竹制品加工、木竹板材制作等全链条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瓶颈,围绕绿色加工技术、产业痛点及创新需求探索秸秆、木竹产业高质量、高附加值发展的新路径。
在万华生态新材料(郴州)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技术负责人金建仟向实践团介绍了当前面临的技术难点:“板材的变形问题始终是我们面临的技术挑战,关键工序的质量把控、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整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在调研走访中,团队成员解码了秸秆“变废为宝”的绿色密码——从田间收储到成品出厂的禾香板全产业链流程,切身感受“以草代木”创新模式带来的发展前景。林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熊一朴在调研中说到:“这次实践深化了我对木竹产业的认识,科研创新必须扎根泥土才能开花结果。作为新时代林业学子,要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
此次调研活动是高校资源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深入考察与交流,实践团为郴州竹木产业发展困境精准把脉、开出良方,同时搭建了校企紧密合作的新桥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院长李新功表示:“通过实践调研,我们可以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操的技术人才,把课堂搬进生产一线,为助力木竹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如水,管姮雁,向思宇,张影钊,熊一朴,王鹏,曹志坤,王彬好,林娅希,张宸瑜,袁之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彬好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