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廖世宁)“我就是想坚持下来,让侨文化一点点传递下去。”7月6日,来自惠州学院“星心共育突击队”实践团的12名学子接下“乡村教育的接力棒”,第两年到台山市端芬镇中心学校,开展以“暑期公益课堂·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支教启动前,团队前往梅家大院骑楼建筑群,队员通过实地调研当地村庄,了解了骑楼建筑文化历史及“排球之乡”体育文化,理解了台山华侨文化的深厚。团队以侨乡文化融入课程设计,聚焦性别心理教育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带动台山市端芬镇中心学校的教学质量。

支教期间,团队开展了以性别教育、侨文化美育、音乐启蒙、非遗绘画、排球与足球体育赋能为主题的课程,队员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优势,为端芬镇教育贡献青春力量。

走进梅家大院,体会侨文化

实践首日,团队前往参观梅家大院骑楼建筑群,队员通过实地调研当地村庄,与村民友好交流,了解了骑楼建筑文化历史,理解了台山华侨文化的深厚,为后续侨文化课堂丰富课程内容。

▲星心共育突击队前往梅家大院开展调研

守护心灵的成长,筑起保护屏障

在7月7日下午,开展“星别教育护心课堂”,用贴纸游戏认清身体边界。红色贴纸贴在“隐私部位”,绿色贴纸代表“安全区域”,黄灯贴纸标记“礼节性的友好区”。孩子们认真思考,用小手将贴纸贴在人形图上,并大声说出:“如果有人想触碰小秘密,勇敢拒绝!”通过游戏化的互动,他们学会了用清晰的语言表达保护。

▲图为图为星心共育突击队队员课堂提问身体不同区域知识

在7月9日下午,开展“星别教育达心课堂”,通过绘制情绪面具来认知情绪。团队队员通过讲诉人的基本情绪,引出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外在情绪和内在情绪。“画出你的心情,让面具来说话!”孩子们用画笔在空白面具上绘制情绪:哭泣的泪水、生气的火焰、开心的太阳……戴上自制面具后,他们模拟不同场景:“当面具是‘害怕’时,会告诉老师”;“‘生气’面具想对朋友说‘请不要嘲笑他人’”。通过表达与共情练习,他们学会了识别情绪、接纳情绪,也懂得了如何与他人真诚沟通。

▲图为孩子们绘制情绪面具

▲图为孩子向老师和同学展示情绪面具

以教助“侨”,传承家乡的“根”与“魂”

在7月9日上午,结合当地侨乡文化,团队在课程设计里融合了侨文化元素,从历史建筑和民俗活动入手,设计了侨乡文化讲堂、龙舟模型手工课堂以及建筑模型手工课堂,在课程中以讲述和动手制作的形式,增强学生对侨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图为星心共育突击队队员指导孩子制作龙舟手工模型

▲图为星心共育突击队队员帮助孩子粘练龙舟手工模型

▲图为孩子们展示龙舟作品

体育赋能成长,助力心理发展

在7月8和7月9下午,为了发扬台山“排球之乡”的体育文化,团队设计体育成长与心理双重结合特色课程,课程内容精准聚焦于“趣”、“触”、“合”、“成”、“情”。烈日下的操场上,足球与排球课点燃了孩子们的活力。老师教他们传球、射门、垫球等技巧。跌倒时互相搀扶,进球时欢呼拥抱——运动不仅锻炼了体魄,更教会他们坚持、勇气与集体荣誉感。

▲图为星心共育突击队队员示范排球的垫球技巧

探秘台山古墙纸,童绘工笔融古今

在7月9日上午非遗绘画课堂上,团队队员带领学生了解台山手绘仿古墙纸的非遗知识及其历史背景,同时认识工笔画基本特点如精细线条、晕染技巧,并初步掌握毛笔/水彩笔勾线与简单晕染的方法,尝试运用中式传统纹样如花鸟、亭台楼阁进行创作,并初步对台山特色西洋建筑碉楼与现代元素进行融合表达。一幅幅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文化基因的传承——在他们笔下,古老的技艺焕发出童真的生命力。

▲星心共育突击队队员讲解古墙纸知识

▲图为孩子进行绘画创作

欢乐课堂琴声扬,童心唱响凤凰花

7月8日和7月10日下午,音乐课堂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欢乐时光”。 团队队员通过钢琴弹奏和歌唱教学示范,帮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声部划分和演唱形式。老师引导学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凤凰花开的路口》、《再见》,并体会歌唱艺术,带领孩子们用歌声表达情感。团队队员还组织了一场“童声大合唱”,孩子们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表演,歌声回荡在乡村的天空,点亮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向往。

▲图为星心共育突击队队员指挥学习柯尔文手势歌

▲图为星心共育突击队队员带领学生合唱

问卷访谈听心声,家校共育见初成

支教结束后,团队还准备了专门针对家长、学校教师的调查问卷,旨在更清晰地了解各方对本次支教活动的评价和意见。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团队选择了和部分家长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支教活动的看法和建议,了解到了家长对本次的支教教学成果表现出了极大的满意,认为本次支教能够初步建立学生的价值观和兴趣。

▲图为星心共育突击队队员与家长进行问卷访谈

在继承去年支教经验的基础上,惠州学院“星心共育突击队”今年的支教实践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双向奔赴,服务学生人数超100人。此次支教以侨乡文化融入课程设计与性别心理教育为核心,通过开发“星别教育课堂”特色课程和侨文化讲堂,结合音乐、绘画、手工、体育等课程赋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侨文化认同与性别平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实践过程中,团队积累了跨文化教育经验,深化了社会责任感,并意识到需进一步加强文化融合深度与心理辅导长效性,为端芬镇教育资源发展注入新动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廖世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廖世宁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4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