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李木雨)为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精准把握小石塘村在农业改革中深度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先进经验,同时深化高校实践育人、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7月8日至14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e路芯农”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凤阳县小石塘村开展“芯系三农,智赋凤阳”调研活动

图为队伍在合肥工业大学出发前合照。  吴妍妍 供图

村官细说改革红

抵达次日,团队前往村内1033亩智慧农业示范区。总铺社区服务中心黄主任现场演示了低压管网智能灌溉系统和农业“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监测预警平台。 队员们通过远程APP亲身体验科技对传统农耕的革新力量,惊叹于创新引擎对农业的重塑。“以前巡田浇水要半天,现在点点手机,十几分钟搞定。”黄主任介绍,这套系统结合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使水稻亩产提升了30%以上。

图为队伍参观智慧农业示范区

田头细问农技忙

随后,团队深入挖掘小石塘村智慧农业技术落地过程中的关键细节,团队成员分组深入田间,跟踪记录智慧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全流程操作,直观感受创新驱动战略在解放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关键作用。实践队员李木雨感慨:“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在田头’,解放的是人力,提升的是效率,守护的是大家的饭碗!”

图为团队成员研究智慧灌溉系统

二、协调织就金穗路,共享营造幸福乡

协调各方利

团队走访村委会和村民家庭,调研“农场-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村负责人黄书记展示了土地流转台账:村集体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全村1033亩农田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给农场经营,农户每亩年获租金500元。村民对“保底租金+二次分红+务工报酬”的三重收益模式高度满意, 尤其是在保证有稳定地租的情况下,还解放了生产力,有机会通过参与农场管理和务工创收。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村民

共享民生益

受访村民算了自家收入:“租金之外,农场打工每月挣2000元,年底还有分红。”她翻开记账本,去年分红占家庭总收入15%。农场负责人补充,盈利的10%作为村集体提留资金,用于修缮水利和村民医保补贴。一张张增收的笑脸,一句句朴实的肯定,印证着共享发展的温度。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村民

三、绿染田畴翻金浪,开放长河接富乡

绿色养出黄金浪

7月12号,团队将目光投向绿色发展理念实践。走进闻名遐迩的“凤阳贡米”有机大米种植区,农技员向团队介绍了光伏发电、病虫诱捕、农药残留处理三合一装置,他指着田埂边的诱虫灯说:“不打农药,靠这些‘生态武器’控虫,米质好,能卖上价。”,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绿肥轮作、生物防治等生态技术如何守护土壤肥力、提升米质,带动产品获有机认证后溢价超40%,切实把握了小石塘村如何以绿色为底,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打造生态增值型农业新范式。

图为团队成员研究农药回收系统和远程监测系统

开放连起致富路

7月13号,实践团队深度参与“凤阳贡米”“小石塘生态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的助农直播全链路筹备工作。活动间隙,团队专访驻村文旅与电商合作团队负责人,他说道:“村里采用‘村集体牵头+合作社运营+电商平台对接’的模式。村集体整合资源,合作社负责品控和发货,平台负责流量和订单。”,团队亲身感受到了开放发展理念在打破地域壁垒、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溢价、赋能乡村产业升级方面的核心价值。

图为队伍成员进行直播助农

为期七天的“e路芯乡”凤阳之行圆满落幕。从指尖轻点智慧田畴的震撼,到田头细询农技的求索;从协调共享织就的金穗路,到绿色沃野孕育的黄金浪,再到开放合作连通的致富桥——小石塘村以生动实践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深镌刻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

图为黄轶书记为队伍成员讲解政策

图为杨书记向队伍讲述小石塘发展史

此次实践,不仅是“芯系三农,智赋凤阳”理念的深度践行,更是一堂青年学子扎根乡土、读懂中国的鲜活课堂。团队系统梳理的“小石塘经验”,为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发展理念驱动型”乡村振兴范式提供了宝贵样本,也彰显了高校学子以专业智慧服务国家战略、用青春脚步丈量时代责任的使命担当。这段“芯”系乡村的旅程,终将化为助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智慧力量。

撰文 | 刘广毅

图片 | 高光春,吴妍妍

审核 | 李木雨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木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木雨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