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外国语学院由退伍复学军人主导组建的“军魂育童心,国防传基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深入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汉安村,怀揣“不忘部队实干作风,传承爱国拥军思想”的初心,以实践为笔,在乡村沃土上书写国防教育的生动篇章。
部队作风实干行,爱国强军入汉安
“脱下军装仍是兵,作风不减半分厘。”自实践团组建之初,便将部队优良作风融入活动筹备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带队队长张雨航表示:“我们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通过军体拳、野外拉练等特色课程,培养孩子们的纪律性与兴趣。同时,让留守儿童参与爱国教育,响应村书记号召,助力家长农忙。”这种实干精神,为实践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雨航采访留影 通讯员伍姿隽 苏甜摄
先遣人员黄富荣提前抵达汉安村,他的任务是为实践团的到来做好前期准备。他清扫教室、消杀蚊虫,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从军营中带来的优良作风,不仅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扫清了障碍,更在无声中为实践团树立了“实干为先”的标杆,为活动的顺利推进打响了“第一枪”。
黄富荣采访留影 通讯员伍姿隽 苏甜摄
后勤组炊事员韦鸿源,凭借在部队积累的丰富炊事经验,为孩子们提供了科学搭配的营养餐。他不仅高效完成了人员分配、卫生把控、饮食安排等任务,还通过生活细节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他表示:“希望孩子们学会照顾自己,这是成长的第一步。”他的辛勤付出,让实践团的饮食保障稳定且可靠。
韦鸿源采访留影 通讯员伍姿隽 苏甜摄
特邀指导梁沛说道:“今年是团队扎根汉安村的第四年,从普通科目教学到融入军旅元素,我们逐年深入推进,致力于让爱国拥军思想真正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梁沛采访留影 通讯员伍姿隽 苏甜摄
实践团以退伍复学军人的身份为纽带,深入乡村开展教育活动,旨在“不忘部队作风,传承爱国拥军思想”,为乡村儿童带来别样的成长体验。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退伍不褪色,军人的使命在乡村教育中依然熠熠生辉。
理论实践双结合,红色教育润童心
实践团以科学筹备、细致落实、暖心服务为三大抓手,打通军事教育和国防教育“最后一公里”,点燃乡村儿童的强国强军梦。他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
军姿练习 尹森摄
实践团在备课内容上进行了精心设计。他们结合广西外国语学院特色设置了多语种类课程,还加入了军事课程、国防课程等多元化内容。这种创新的授课方式,旨在激发儿童对军事科目的兴趣,让爱国拥军思想在少年心中扎根,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操练军体拳教学 何柳毅摄
泰文翻译“军队名称”教学 何柳毅摄
国防安全知识教学 何柳毅摄
播放《那年那兔那些事》 尹森摄
在意识形态养成方面,实践团充分发挥成员专业优势,为汉安村的儿童营造浓厚的军事艺术氛围。军事主题墙板绘成为一大亮点,孩子们在环境的熏陶下,积极创作,展现出对国防教育的浓厚兴趣。实践团成员们还鼓励孩子们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让国防教育真正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
“军事主题墙板绘”墙画 尹森摄
“军事主题墙板绘为意识的逐步养成,“军魂育童心,国防传基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用一桩桩实事,让“爱国强军”不再只是抽象的口号。未来,实践团将持续优化课程、扩大宣传,让国防教育在汉安村深深扎根、茁壮成长,以实干行动为基层国防建设添砖加瓦。
实践团退伍复学军人合影 苏甜摄
撰文 | 伍姿隽 尹森
图片 | 苏甜 何柳毅
一审 | 伍姿隽
二审 | 张雨航
三审 | 马殿飞
审核 | 马殿飞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伍姿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伍姿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