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寻齐文化根脉,感悟其精神内涵并且体验与齐文化相关的民俗传承,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来到淄博市博山区炉神庙,开展以“解码齐文化,传承古文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近距离感受齐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探索其蕴含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博山炉神庙位于博山孝妇河西岸琉璃园东巷,作为承载齐地冶铸文化与民俗信仰的重要场所,见证了淄博地区从古代青铜冶炼到后世琉璃、制炉产业的发展脉络,是齐文化“工商皆本、技艺精湛”特质的生动缩影。

实践团成员来到炉神庙的脚下,一步步拾级而上,炉神庙的图腾中常见与“炉”“火”“金属”相关的纹路,这直观反映了博山作为古代冶铸重镇的产业特色,也视觉化呈现了齐地“重工善商”的传统。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这些雕刻的图腾纹路融入了祈福的元素,比如中间石雕上的龙纹象征着权威与雨水,避免冶炼时的火灾,凤纹则寓意着吉祥和谐,这都寄托了人们对生产平安、行业兴旺的美好祝福。

图为实践团成员登上通往炉神庙的台阶

图为炉神庙附近雕刻

实践团成员向左行进,行至一处台阶前,见到了屹立于此的炉神庙。通过与当地人洽谈,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这片土地上曾涌现出一代代专注于琉璃与冶铸技艺的匠人。当地工匠群体不断改良坩锅炉型、优化配料比例,不仅破解了琉璃烧制的温控难题,更将传统技艺推向精细化发展,让博山逐步成为北方重要的琉璃产地。从这段历史中,成员们深切感受到古人 “重工善技”“务实创新”的精神内核。实践团成员表示,这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并非过时的符号,而是能够为当下发展提供养分的精神源泉。

实践团成员上前观摩浏览,进一步感受炉神庙的文化气息。大家围绕“齐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联”“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齐文化中“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理念,与当代大学生所追求的精神品质高度契合,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对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激发了大家传承优秀文化、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炉神庙前

图为实践团成员探讨理论心得

此次齐迹数旅实践团走进炉神庙,不仅是一次文化探寻之旅,更是对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此次实践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齐文化中“工商皆本”的务实精神与“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齐迹数旅实践团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整理此次实践活动中收集的资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宣传齐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齐文化的魅力,助力其传承与创新发展。(撰稿:冯旭 仝佳乐)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冯旭 仝佳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恩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