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梦兴推普团队““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已顺利完成半期工作。志愿者团队聚焦龙峰村儿童群体,通过趣味教学、互动实践等多样化形式,让普通话走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为乡村语言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图为梦兴推普团队出征合照
1.精准施策,筑牢儿童普通话基础
针对龙峰村部分儿童普通话基础薄弱、日常使用方言为主的特点,志愿者团队前期通过家访、问卷调研,精准掌握20余名6-12岁儿童的语言现状,制定“分级教学+情景融入”方案:对低龄儿童,以儿歌、绘本、动画配音为载体,通过“听故事学发音”“看图说词语”等游戏,培养普通话听觉与表达兴趣;对学龄儿童,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你画我猜”“汉字拼拼乐”等活动,强化句式运用与沟通能力,累计开展专题课程13堂,覆盖全部目标儿童。
图为小朋友玩耍汉字拼拼乐
2.创新形式,让普通话“活”起来
特色识字课堂:将汉字转化为图形图像,利用右脑记忆,配合游戏、歌谣等方式,让孩子快乐识字,开发学习能力 ;动画配音课堂:借助经典动画片段,通过发声、正音、语调等训练,让孩子模仿角色配音,在趣味体验中提升普通话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看图说话课堂:引导孩子按顺序观察图片,确定主人公与环境,善用形容词与连词,通过想象将静止画面转化为生动故事,锻炼表达能力。
图为小朋友勇敢上台表演
图为小朋友勇敢举手表现自己
3.初见成效,语言桥梁初显作用
经过半期努力,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显著提升:低龄儿童能熟练说出常用词汇并进行简单对话,学龄儿童可流畅完成课堂发言与故事讲述。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从“不敢说”变为“主动说”,积极用普通话回应小老师们课堂提出的问题。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在家中会主动纠正家人的方言表达,甚至当起“小老师”教弟弟妹妹说普通话。
图为小朋友积极展现自己
此次龙峰村普通话推广之行虽已过半,但孩子们眼中对语言的好奇与热情愈发浓厚。从咬字不清到敢于主动表达,从羞涩躲闪到大方展示,他们用稚嫩却清晰的普通话编织着与世界对话的纽带。
“梦兴推普团队”将带着这份成长的喜悦继续前行,让普通话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助力他们用更畅通的语言,眺望更广阔的天地,书写更精彩的未来。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利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利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