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靓乡“艺术家”突击队的青年身影出现在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的荔枝林间,这场直播助农实践便超越了单纯的销售行为——它既是数字技术对乡土资源的一次深度激活,更是高校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范式探索,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提供了从“输血”到“造血”的鲜活样本。

图为队员们与黄伯伯的合照

调研荔枝的销售难题与价值

6月28日,突击队抵达郁南县南江口镇,随即展开实地调研。在讴塘村,队员们不仅发现了当地桂味荔枝销售的困境——优质果子虽挂满枝头,却因长期依赖线下渠道,难以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村民们丰收后的愁绪格外真切;

图为队员们与黄伯伯了解荔枝的销售难题

图为队员们与黄伯伯了解荔枝相关知识

更挖掘出这份农产品背后深厚的历史积淀:该村的荔枝种植可追溯至1970年,当时从广州增城引进挂绿品种,经半个世纪的精心培育,不仅形成了独有的品质特性,更在一代代果农的守护中,沉淀为承载着乡土记忆与农耕智慧的特色品牌。

图为南江口镇的荔枝

突击队精准破壁销售困局

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用数字思维重构农产品的价值链路。突击队没有止步于简单的“线上吆喝”,而是以设计学科的系统思维,搭建起一套完整的赋能体系:先通过云浮市“三定”直播培训,将专业的传播逻辑转化为贴合乡土的表达范式,让“百年老树”“山泉灌溉”等地域密码,连同那跨越半个世纪的培育历史,共同成为打动消费者的叙事支点;

图为队员们参加直播培训

再以场景创新打破虚拟与现实的隔阂——从政府直播间的权威背书,到果农家中的生活肌理呈现,最终落脚于果园里带着晨露的实时采摘,三次场景迁移构建起从“认知”到“信任”再到“行动”的消费决策链条。

图为第一次室内直播场景

图为第二次室内直播场景

这种精心设计的传播架构,让7月1日正式开播的内容迅速突破1万人次曝光,背后是数字时代“乡土叙事”的精准破壁。

图为第三次直播场景

“高校+数字+乡土”模式

近400斤桂味荔枝通过物流网络发往全球,这组数据的意义远不止于销量。更值得关注的是,村民黄伯伯在青年队员的指导下,从对直播一窍不通到能独立处理订单、运营账号——这种技能传递,实质是将数字时代的生存能力植入乡村肌理。

图为黄伯伯跟队员们学习学习线上销售技巧

当乡土社会的生产者开始掌握市场主动权,“高校+数字+乡土”的模式便完成了从“外部赋能”到“内生成长”的质变,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了自主造血的基因。

图为村民打包荔枝发往各地

结语:

这场实践的深层价值,在于它揭示了乡村振兴的核心命题:数字技术不是简单的工具嫁接,而是要与乡土文化、产业基因深度融合;高校服务乡村,也不止于短期帮扶,更要通过知识传递培育自主发展的根系。用数字技术活化乡土资源,能够让讴塘村的荔枝树深深扎根新时代的技术沃土,让这口甜香走出南江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这,正是青春力量书写的乡村振兴新篇。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黎雪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黎雪珍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