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育见未来·家校同行”实践调研队在刘佩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及周边地区,开展为期1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调研以家校共育为主题,旨在了解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学校的互动现状,探索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在新城区的社区街头,队员们身着蓝色马甲,与当地居民展开面对面交流。一位中年男性受访者热情邀请队员坐下,认真审阅问卷内容。填写过程中,他主动分享了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看法。“这个问卷一写,感觉我对孩子的了解还是不够。”他感慨道。这句话反映了当代家长的普遍困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家长因忙碌或缺乏科学方法,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求认知不足。这位受访者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填写此类问卷,认为这种形式很有意义,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交流机会。
图为调研团队成员在社区指导家长填写问卷。
调研中,队员们还邀请了一些小朋友参与问卷填写。孩子们用稚嫩的字迹认真作答,尽管对内容理解有限,但态度积极。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在完成问卷后,主动展示了她的家庭画作:画面中父母牵着她的手,三人笑容灿烂。这一细节让队员们注意到,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情感表达有着直接影响。
图为团队成员向小朋友讲解问卷内容
通过走访,队员们发现许多家长正面临着现实困境。一位经营小吃店的母亲坦言,她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学习。“我知道陪伴很重要,但为了生计,也没有办法。”她的无奈道出了部分家庭的真实矛盾。类似的情况在调研中屡见不鲜,反映出家庭教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随着调研的深入,队员们收集到的问卷和访谈记录越来越多。每天晚上,大家都会聚集在一起,整理当天的资料,分享调研中的发现。刘佩老师会逐份查看问卷,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标记,她常对队员们说:“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家庭,我们要从这些细节里找到问题的关键。”队员们也常常会因为一个细节而展开热烈的讨论,比如某个家长的回答背后可能隐藏的深层原因,或者某个孩子的画作所传递的情感等。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开会整理调研数据。
队员们表示,此次调研不仅提升了实践能力和调研水平,更强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情怀。未来他们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基层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育见未来·家校同行”实践调研队全体成员合影。
(通讯员 寇炜桐)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敬志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敬志欣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