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至19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基层网络技术服务”社会实践团赴桂平市木乐镇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11名2024级网络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赖沛衡、唐琳玲等指导教师带领下,以“技术+科普”双轮驱动模式,在农塘村村委会、广西天籁服饰有限公司等地开展为期8天的实践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1:实践团出发前合影留念


技术护航产业,助力企业数字化升级


7月13日,实践团首站抵达广西天籁服饰有限公司。针对企业反映的网络设备老化、信号不稳定等问题,团队迅速开展维护,使企业办公网络速率提升。在技术服务之余,队员们走进生产车间,全程观摩从面料裁剪到成衣包装的完整流程,并参与穿裤头、熨烫等环节实践,深刻体会制造业一线的辛劳与坚守。

图2:实践团维护企业网络设备

图3:实践团体验制衣环节


数字赋能基层,激活乡村治理新效能


7月14日至15日,实践团转战农塘村村委会。通过全面排查发现,村委会存在线路杂乱、电脑卡顿等影响办公效率的问题。队员们重新梳理网络线路解决了文件传输延迟问题;同时对5台办公电脑进行系统优化,清除冗余文件120余GB,使开机速度平均缩短至30秒以内。

为提升村干部数字化技能,团队定制《基础办公软件操作手册》并开展专题培训,围绕Excel数据统计、PDF格式转换等实用功能进行现场教学,参训人员操作熟练度提升显著。此外,队员们主动清理村委会院落杂草、整理档案资料,配合开展“读红色经典・忆峥嵘岁月”主题活动,诵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著作选段,让红色文化在基层焕发新活力。


科普浸润民心,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7月18日至19日,团队精心制作了防艾网络科普视频,内容聚焦于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本地免费资源,以易于传播的防艾宣传视频形式呈现,适配各大社交平台。同期,团队举办了防艾宣讲会,活动涵盖签到、宣讲等多个环节,现场发放了手册与防护用品,力求让防艾知识更加“接地气”。此外,团队还筛选了20户不同家庭,深入开展防艾知识普及工作,发放手册并解答疑问;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防护用品,并现场演示使用方法。同时,团队调研了村民的网络使用情况及技能需求,通过填写问卷和每日整理走访记录,为后续服务积累了宝贵素材。

青春扎根大地,实践锤炼成长本领

实践期间,队员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能力:网络设备检修中,从“理论分析”到“动手实操”的转变,让专业知识更鲜活;防艾宣传时,用“土话”讲清“专业词”的尝试,锤炼了沟通表达能力。正如指导教师赖沛衡所言:“三下乡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更是师生与乡村的双向成长——我们为基层解难题,基层教会我们接地气。”

此次实践活动,既为木乐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持与科普服务,更让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一线经风雨、长才干。广西农职大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引导更多学子用专业所长服务基层,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供稿人:潘俊洁,赖沛衡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潘俊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潘俊洁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