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于可凡、矫显禄、于春晖)为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缠花技艺,培养社区孩子们从小树立非遗传承理念,2025年暑假期间,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纺韵织新 芳寻传遗”——芳寻非遗创新创业实践团走进崂山区凉泉新苑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具一格的非遗缠花宣讲活动,让社区孩子们在亲自体验缠花过程中,领悟非遗的独特魅力,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价值。

非遗缠花文化浸润心田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于可凡带领孩子们走进了非遗缠花的世界,从非遗缠花的历史探秘,到其特点、寓意的深度挖掘,再到生活中各领域的应用……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引下,孩子们认真思考、踊跃发言,让无数天马行空的想法与非遗技艺交织融合,迸发出了创意的火花,空气中洋溢的热情、兴奋、好奇的氛围充斥在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

“希望孩子们能在实践团成员的引导下,自发的感受非遗的魅力、积极地探索非遗缠花的文化底蕴,而不是被动接受枯燥乏味的知识。”这是于可凡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讲解非遗缠花内容 于春晖供图

从理论知识到亲自实践

孩子们对缠花技艺的热情尚未消散,实践团成员们趁热打铁,与孩子们共同制作缠花发簪。谈及活动初衷,实践团成员矫显禄表示:“缠花技艺的学习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耐心、提升动手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热情,推动非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活动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手把手演示非遗缠花的制作技艺,从纸模的摆放,到缠绕的长度、方向……细致入微地讲解并演示了每一个制作步骤,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模仿着实践团成员的动作,不断尝试、不断完善。在实践团成员的帮助与鼓励下,孩子们逐渐掌握了缠花的技巧,完成了精巧美观的缠花发簪。

虽然缠花技艺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些困难,但他们并未放弃,那一声声急切的呼唤,传递出了他们对于非遗缠花的认可以及亲自做好缠花发簪的渴望,那敢于尝试的勇气、精益求精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助孩子们制作缠花发簪  于春晖供图

续写非遗传承新篇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非遗缠花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珍贵的民族记忆与精神。此次宣讲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孩子们携手开启非遗传承之旅,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非遗缠花的独特魅力,让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芳寻非遗创新创业实践团与孩子们的合影  于春晖供图

未来,芳寻非遗创新创业实践团的成员们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中,积极投身社区基层实践教育活动,为社区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于可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可凡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