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下午,一场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开平市塘口镇举行。广东白云学院侨都赋能实践团与开平市团委、塘口镇团委负责人围绕碉楼文化保护、民宿经济发展和文旅IP打造展开深入交流,为侨乡振兴注入新动能。
▲图为实践团与当地有关部门交换意见
57座碉楼背后的华侨故事
在强亚村,57座风格各异的碉楼静静矗立,承载着华侨远渡重洋、艰苦创业的历史记忆。实践团通过影像记录、口述历史等方式,初步梳理出部分碉楼的家族往事。团队计划以强亚村为试点,制作手绘地图与短视频相结合的文旅产品,让游客扫码即可聆听碉楼背后的家国情怀。未来还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逐步挖掘全镇536座碉楼的文化内涵。
数据赋能民宿产业升级
面对塘口镇蓬勃发展的民宿经济,实践团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系统分析当地28家民宿的经营现状,并与江浙地区成熟案例进行对标研究。团队指导老师陈思敏表示,调研将聚焦青年主理人群体,为政府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开平市团委书记梁瑜珊对此高度评价:“用数据说话,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民宿集群的良性发展。”
短平快传播撬动年轻市场
为让百年碉楼“圈粉”年轻群体,团队提出“传统IP+新潮表达”的传播方案,计划在抖音等平台推出15秒创意短视频,运用“卡点”等年轻化手法展现碉楼魅力,同时开发侨乡主题文创产品。团队成员表示,将通过“人物+历史”的叙事方式,讲好有温度的碉楼故事。
校地合作构建长效机制
会议最后,双方达成长期结对。实践团将以“暑期集中调研+学期持续跟进”的模式,分阶段输出研究成果。
▲图为会后实践团与开平市团委、塘口镇团委负责人合影
开平市团委书记梁瑜珊表示,这种深耕细作的合作模式,既为高校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侨乡发展储备了智力资源。随着首期项目落地,这座“碉楼之乡”正探索出一条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撰稿:广东白云学院侨都赋能实践团 图片:广东白云学院侨都赋能实践团)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廖叶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廖叶森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